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恭维是人类言语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言语行为,被称作“社会的润滑剂”。恭维语是一种礼貌的言语行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都可以用来进行寒暄,开始一段谈话,表示对他人的尊重,祝贺,感谢或缓解矛盾等,同时也可以营造一种和谐气氛,使谈话双方能够获得更好的交流效果。汉语和英语中都有着丰富的恭维语,在人们的实际交流中起着积极地作用。但是许多研究都表明,这一言语行为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它实际上涉及到社会文化的许多方面。恭维语这种言语行为很适合在对比研究中使用,因为对其的研究可以揭示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每个民族有其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语言,每种语言和文化都具有本民族特有的表现模式和内容。 语际语用学是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学习者的目的语行为的实施及其语用能力发展的科学。国内外对语际言语行为的探讨越来越多,例如,“道歉”、“拒绝”、“请求”等,但是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恭维语语际言语行为的研究甚少。 本文研究探讨了中国大学EFL学生和操英语的本族语者在英语环境下对恭维语及其答语的使用情况。为具体说明中国EFL学生在英语语境下进行恭维言语行为的情况,本文对语篇补全测试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EFL学生与英语本族语者给出的答案进行对比,发现两者之间的不同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揭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折射出的不同的文化特征。 参与测试的受试者为中国EFL学生和英语本族语者。其中第一组是EFL一年级的学生,第二组是EFL三年级学生,第三组是在中国工作或留学的英语本族语者。本文主要采用语际语用学广泛使用的语篇补全测试(DCT)形式获得数据。Yu(1999)所设计的试卷将性别和社会地位作为语境参数与恭维语语境紧密结合,并且其信度与效度已被证明。本研究的测试试卷以此为基础,经过一定的补充和修改,由十四个不同的语境构成,其中一半要求被试给出恭维语表达,另一半则让被试对已有的恭维语做出回应。 根据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1969)和Herbert(1986,pp。76-88)的恭维答语分类法,本研究首先对中国被试的数据进行总体的分类。为了探讨第二语言熟练程度与语用能力的关系,数据分析将以本族语者的测试答案为标准,对大一与大三被试的答案进行对比分析。本文着重研究中国被试的恭维语与恭维语回应策略,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适当地结合定性分析,以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对恭维语的使用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EFL学生的言语行为和恭维语策略的使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中国被试的答案反映出传统的中国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中国学生试图根据自己对目的语的了解,按照标准的英语社会行为准则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对于恭维语回应策略的使用,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于使用修正策略来回应恭维,既同意别人的恭维同时也表现出自己的谦逊。 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发现,英语本族语者使用恭维语的频率明显要多于中国EFL学生,在回应恭维语时,英语本族语者更倾向于接受而不是拒绝,而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采用否定策略的概率大大高于英语本族语者。这可以归结为中西文化方面的巨大差异:中国文化推崇谦虚待人,认为拒绝所受的恭维才是礼貌。而西方文化认为拒绝别人的恭维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数据检验结果并未发现不同水平的学习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语言水平较低的学习者在实施恭维言语行为时,会将母语的语言习惯迁移到目的语的使用。同样的语言水平较高的学习者也会把本族语的语言文化因素融入目的语的使用当中。这表明当学习者本族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文化相差较大时,在交际中就会自然地产生语用和文化迁移。 本文的调查结果以及研究分析揭示了中国英语学习者恭维语回应策略的异同,对促进特定语境中语言和文化差异的研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指导中国英语教学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