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重要内容。抗战精神形成于我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全过程,它的伟大力量和重要影响也伴随抗战全过程。它的产生、存在与发展,融汇了中华民族的血脉,映照着爱国主义的光芒,成为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深化学习和弘扬抗战精神,加强“纲要”课教学中的抗战精神教育,对于高校学生对抗战精神的认知、认同以及对整个社会和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提升其吸引力和实效性,也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本文试图分析高校“纲要”课教学中的抗战精神教育的现状,以探索新时期加强“纲要”课教学中的抗战精神教育的现实途径。首先对“纲要”课教学中的抗战精神从三方面做以基本概述,包括抗战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抗战精神的内涵和特征以及作用。随后对“纲要”课教学中的抗战精神教育现状做以客观阐述,包括在“纲要”课教学中加强抗战精神教育的重要作用、“纲要”课教学中抗战精神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最后,提出加强“纲要”课教学中的抗战精神教育的途径,包括全面阐释“纲要”课教学中的抗战精神内涵以及创新“纲要”课教学中的抗战精神教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