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科学问题:随着对含油气系统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非常规油气,特别是页岩油气,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领域。近年来,在中国发现了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并展现出良好发展前景。然而,我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主要原因为中国含油气盆地以陆相地层为主,地质条件复杂,泥页岩层系具有相变频繁、深度变化大、油气成熟度范围广的特征,多个要素制约着页岩油气的开发效益。在这样的背景下,几个关
【基金项目】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陆相页岩油含气性演化特征与成因机制及可动油评价方法》(41872148);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东濮凹陷油气富集规律及增储区带研究》(P15022)的子课题《东濮凹陷油气藏分布发育模式与有利区带预测评价》(P15022-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问题:随着对含油气系统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非常规油气,特别是页岩油气,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领域。近年来,在中国发现了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并展现出良好发展前景。然而,我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主要原因为中国含油气盆地以陆相地层为主,地质条件复杂,泥页岩层系具有相变频繁、深度变化大、油气成熟度范围广的特征,多个要素制约着页岩油气的开发效益。在这样的背景下,几个关键的科学问题尚未得到解答,包括强非均质泥页岩滞留油气的主控因素和成因机理,页岩热演化过程中油气滞留特征的变化规律,泥页岩中的滞留油气量定量表征方法等。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建立有效的页岩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合理预测页岩油气资源的分布、指导页岩油气的高效勘探开发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案:本研究选取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沙河街组三段湖相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围绕泥页岩滞留油气机理和热演化过程中泥页岩含油气性特征展开研究。首先明确泥页岩基础地质特征,并定量表征泥页岩中滞留烃量,进而揭示泥页岩滞留油气的主控因素和成因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半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讨论泥页岩热演化过程中滞留油气量和组分特征的变化规律,建立泥页岩滞留烃量的评价方法;最后,应用研究成果评价东濮凹陷沙三段页岩油气资源量和它们的空间分布,并优选页岩油气勘探有利区。主要研究成果:泥页岩滞留烃的赋存状态包括游离烃、束缚烃和溶解烃三类,传统方法使用热解S1或氯仿沥青“A”评价泥页岩含油气性欠缺准确性,需要针对束缚态烃类和轻烃组分含量进行校正。泥页岩滞留烃量影响因素较多,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本研究根据成因关联将泥页岩滞留烃主控因素总结为岩相、孔隙结构、围岩条件和埋藏深度四点。其中,岩相通过控制无机矿物组成和有机质性质影响滞留烃量,有机质丰度高、自生颗粒矿物含量高的岩相有利于烃类滞留;泥页岩普遍发育的微纳米级孔隙是烃类的储集空间,页岩油主要赋存在孔径大于10nm的孔隙中,孔径小于10nm的孔隙对页岩油储集贡献较小;围岩特征能够影响页岩油气体系的封闭性,东濮凹陷北部泥页岩层系与厚层膏盐叠置,封闭条件好,滞留烃量高于砂泥叠置为主的凹陷南部;埋藏深度通过泥页岩致密化特征和有机质成熟度两方面影响泥页岩滞留烃量,在适中的深度范围内,泥页岩孔隙度与生烃过程匹配良好时,泥页岩滞留烃量最高。研究通过对未熟页岩样品开展半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发现泥页岩中的滞留油量及组分随热演化进行不断变化,滞留油以束缚态为主,随成熟度增加自由烃占比增加。族组分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排出油,滞留油中极性化合物含量更高,且随成熟度增加,排出油与滞留油成分差异增加。本研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评价泥页岩含油气性的数值计算方法,以校正由于忽略轻烃和束缚烃组分对页岩油气资源评价带来的影响。成效与应用:东濮凹陷含盐区与无盐区沙三段泥页岩含油气性随埋深演化特征不同,油气相态空间分布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将泥页岩滞留烃量计算方法应用于东濮凹陷沙三段泥页岩进行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综合考虑泥页岩中滞留的自由烃、束缚烃和轻烃组分,采用“体积法”计算东濮凹陷沙三段泥页岩滞留油气和可动油气资源量分别为76.20×10~8t和31.76×10~8t。在此基础上,优选东濮凹陷沙三段页岩油气有利勘探目标,并预测了沙三上、中、下亚段泥页岩含油气有利面积分别为184.95km~2、413.58km~2和230.28km~2。
其他文献
结直肠癌是危及人类生命健康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每年居高不下且逐年增长,具有早期诊断难、术后易转移和复发的特点。TAG-72是一种存在于结直肠癌中的肿瘤相关糖蛋白,在正常组织中表达极低。CC49作为第二代抗TAG-72单克隆抗体,在核医学领域是一种合适的结直肠癌靶向剂。但是放射性核素直接标记大分子抗体用于放射性免疫诊断和放射免疫治疗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大分子药物的体内循环时间长,血液清
配体保护的具有原子级精确结构的金纳米团簇(Au NCs)由于其量子尺寸效应和离散的能级而表现出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光致发光、手性、磁性等,在光电子学、传感、催化、生物成像和纳米医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近二十年来备受关注的纳米材料。Au纳米团簇具有明确的金属核和表面保护配体结构,外层配体为Au纳米团簇提供良好的保护,同时表面配体的结构和性质对于Au纳米团簇的物理化学性质也至关重要。
受体配体相互作用在细胞增殖、信号转导、免疫激活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细胞表面的受体配体通常呈现多价相互作用。近年来,框架核酸作为一类具有确定几何形状的DNA纳米支架,已用于体外多价配体的构建,为深入揭示受体配体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可靠的工具。利用框架核酸纳米级分辨率的可寻址特性,可实现对配体数目、间距及空间构象等参数的精确调控,进而研究细胞表面受体配体的结合特性及影响因素。本论文中,我们利用框
具有刺激响应性、结构可调性、动态可逆性、生物相容性及可大规模合成等优异特性的超分子组装多肽凝胶,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光电及能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报道的多肽凝胶主要通过试错法偶然获得,存在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这限制了多肽凝胶的应用。目前,科学地预测多肽如何通过自组装形成凝胶仍是一大挑战。因此,亟需对多肽自组装过程和成胶行为进行研究,以获取其自组装和凝胶化的规律,进而为胶凝剂的构建和开发
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Hard X-ray Free Electron Laser,简称HXFEL)的出现使得能够产生短、强、相干X射线脉冲,用于物理、生物、化学研究等领域的广泛科学应用。正在建设的上海高重复频率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和极端光学装置(SHINE)是国内第一台高重复频率硬X射线自由电子装置,装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高效和最先进的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之一,为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材
上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HINE)作为国内第一个工作在硬X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其在相干性、短波长等方面都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装置主要由直线加速器部分和波荡器部分组成,前者负责提供高能量、低发射度的高亮度自由电子,后者负责束团在波荡器内振荡发光。直线加速器组成复杂,需要种类众多的结构管道以及磁聚焦结构约束束流传输的同时,保证束团品质。当管道半径和束团长度较小时,束团与管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XFEL)是基于粒子加速器的新一代先进光源,具有超短脉冲、超高峰值亮度、输出波长连续可调等优异特性。这些特性使得结构生物学、光化学、原子、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基础研究领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现。最常见的XFEL运行模式是自放大自发辐射(SASE)模式,其辐射放大从电子束的噪声开始,导致它的纵向相干性和稳定性差。因此,如何产生稳定的、全相干的X射线脉冲成为近十年XFEL领域最重要的研
针对皮肤科门诊的痤疮患者发病人群多数是青少年,由于熬夜会导致病情加重、反复的现象。分析青少年熬夜不良生活习惯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对熬夜和痤疮发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综述,旨在通过提高社会人群知晓长期熬夜对青少年痤疮患者的危害,并为改善熬夜行为的干预提供一个参考。
浅水三角洲储层是我国油气田中一种重要的储层类型,研究其砂体构型和剩余油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为例,在录井资料、测井地震、岩心、分析化验及油田生产动态资料的收集整理基础上,综合应用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储层地质学和油藏工程等相关知识,完成研究区地层划分与对比、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储层砂体构型、剩余油分布等研究内容。研究表明,泉四段沉积时期,松辽盆地南部地势平缓,气候由早期炎热
中国上扬子地台滇东-黔西地区中二叠统广泛发育白云岩。针对这些白云岩的成因,前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提出了多种白云岩形成机理。然而,关于镁离子的来源、白云岩的形成环境特征和白云化的主控因素等关键问题,至今仍无定论,存在诸多争议。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滇东-黔西地区乃至整个上扬子地台的油气扩展勘探,必须通过研究加以解决。为了帮助预测研究区的白云岩储层分布,降低勘探风险与成本,本次研究综合利用露头、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