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是面向未来构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地区发展体制机制更新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区域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高等教育既是区域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必然要求实现三省市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然而,在京津冀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区域内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且呈单向流动的趋势、各地高等教育合作水平较低等,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京津冀高等教育对区域协同发展的推动作用。因此,通过客观的数据分析,了解京津冀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思考有效的解决策略,对于促进京津冀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对相关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京津冀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概念。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京津冀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内涵至少包含两层含义,即京津冀高等教育内部协调和外部协调,且内外部协调之间相互依靠、相互促进。京津冀高等教育协调的关键就在于其能够通过内部协调促进外部协调的实现,使京津冀高等教育形成一个有机的协同互动聚合体。 其次,构建京津冀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京津冀高等教育系统耦合协调模型,搜集并处理有关数据,对2010年至2014年的京津冀高等教育发展的协调度进行测评,发现京津冀高等教育发展处于严重失调的状态。 再次,对推动京津冀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进行具体地分析,并考察京津冀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机制的现状,发现内在机制存在高校自主发展力不足、尚未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协调文化等问题;外在机制则表现为缺乏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渠道不通畅以及缺乏保障机制等主要问题。 最后,针对京津冀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极度不协调以及动力机制发展受限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和完善京津冀高等教育内外在机制、构建京津冀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机制体系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