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原激活免疫系统释放的细胞因子侵蚀关节软骨和骨质,导致关节肿胀,骨变形,甚至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s)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的应用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水中的溶解性较低,全身给药的多靶点性等。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课题将地塞米松棕榈酸酯(DMP)包封在磷脂/胆盐混合纳米胶束(EYL/SGC-MMs)系统中,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并利用纳米胶束的被动靶向作用增加药物在炎症部位的分布,从而增强药效。首先,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了地塞米松棕榈酸酯-磷脂/胆盐混合纳米胶束(DMPMMs),以粒径,包封率(ER%)为考察指标,综合考察了处方及工艺参数对制备混合胶束的影响;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分布,Zeta电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鉴定胶束粒径及其表面形态;建立DMP的高效液相分析方法,测定载药混合胶束的包封率,载药量;芘荧光探针法结合Origin曲线拟合,测定混合胶束临界胶束浓度(CMC),考察载药混合胶束的稳定性。接着,我们建立了角叉菜胶大鼠足肿胀模型:在给药30 min后,于大鼠足趾皮内注射1%角叉菜胶溶液0.1ml,通过测量不同时间点的足容积,以及组织病理学分析,评价胶束以及市售制剂利美达松(Limethason?)的抗炎效果。随后,建立大鼠佐剂关节炎(AIA)模型,通过测定体重,肿胀度,脾脏指数,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踝关节病理学分析、CT扫描等指标,评价不同剂量载DMP混合胶束和Limethason?对佐剂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此外,我们进行了药动学实验,分析载DMP混合胶束和Limethason?的药动学参数。最后,制备了载Dir的磷脂/胆盐混合胶束和载Dir的乳剂,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实验观察制剂在AIA大鼠体内的分布。载DMP混合胶束的粒径为49.14±0.44 nm,呈现均匀的类球形结构,表面带负电荷(-33.07±1.35 m V)。载药量为12.7±0.2%,包封率达到94.5±1.4%;混合胶束的CMC值为0.096 mg/m L;角叉菜胶足肿胀实验结果表明:生理盐水组大鼠在致炎后1-3 h肿胀度呈上升趋势,3 h达到峰值,第4 h肿胀减轻。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胶束制剂低、中、高浓度组的肿胀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组织中的炎症细胞数量明显降低。佐剂关节炎实验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所有给药组的肿胀程度均有改善,且呈现剂量依赖性,胶束与利美达松同剂量组相比,胶束效果较优,存在显著性差异;CT扫描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组踝关节,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变小,骨端骨质疏松,远端趾间关节畸形,给药组关节没有明显蜕变畸形,近关节处存在轻度骨质疏松;踝关节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组关节间隙变窄,骨和软骨被严重侵蚀,关节翳形成,各给药组均有明显的改善。活体成像的结果显示:载Dir混合胶束在5 min时,就已经大量聚集在炎症关节部位,Dir乳剂在炎症部位的分布少于胶束,游离Dir在炎症关节部位分布量极少,表明小粒径的胶束在炎症部位的靶向作用较强。将难溶性药物DMP制备成DMP-MMs后,溶解度大大提高,在急性和慢性的大鼠炎症模型中也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关节损伤,且优于市售乳剂。此外,本研究中DMP-MMs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和炎症部位的被动靶向性,这对炎症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且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