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是国家为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为社会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而大力开展阶段性教育形式,简称中职学校。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其拥有受教育群体数量众多及直接针对职业进行教育的教育特性。态度集合了人们对特定事物的认知、情感及行为倾向,是个体对其持有的具有稳定性、评价性的心理倾向,依据能否被个体内省识别这一标准,态度可划分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两类。外显态度能够被个体意识并易于外显报告,内隐态度是无法内省识别或准确识别的过去经验的痕迹。偏见是态度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错误的态度,个体在偏见的影响下,往往会对特定事物给予自以为是的评判。职业是行业与职能的统称,其存在的必要性体现在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可以说社会个体均有工作,而这些已为现实的工作都必然出于个体对于职业的态度并以此为基础而做出的选择,职业态度是职业存续的必要基础及必然结果,职业偏见以内隐态度或外显态度的过程影响着个体拥有着职业喜恶及职业选择。本文将针对中职学校学生、家长及教师进行研究,分析其职业偏见状况、职业态度差异及内隐职业态度与外显职业态度的差异。研究中将选用职业划分为专业技术类和服务类,研究一运用职业观念调查问卷考察中职学校相关人员的外显职业态度,结果表明被试整体存在外显职业偏见,认为在各职业属性上专业技术类职业要优于服务类职业。研究二运用内隐联想测验(IAT)考察中职学校相关人员的内隐职业态度,结果表明学生、家长存在内隐职业偏见,教师不存在内隐职业偏见,被试整体在受尊敬程度、稳定性、收入性职业属性上存在内隐职业偏见,在知识性、愉快性职业属性上不存在内隐职业偏见。结合研究一及研究二的结果,表明被试整体同时出现外显职业偏见和内隐职业偏见;被试整体在受尊敬程度、稳定性、收入性职业属性上出现外显职业偏见和内隐职业偏见,在愉快性和知识性职业属性上出现外显职业偏见,未见内隐职业偏见;学生和家长同时存在外显职业偏见和内隐职业偏见,教师存在外显职业偏见,未见内隐职业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