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与利高度浓缩了社会生活中的众多事物和现象。义利问题是一个对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整个社会风气起导向作用的重大的伦理道德问题。义利观是中国伦理价值观的核心和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由传统义利观提出和创设的各种伦理价值学说,曾广泛地渗透和作用于中国历史上不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并贯穿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积淀、内化为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深层意识,对中华民族道德品行和国民个性的形成产生过极为深刻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义利问题比历史以往更显突出,故笔者认为对传统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义利以及义利关系在中国封建社会具有明确的内涵。中国传统义利观主要是指儒家义利观,儒家义利观的发展经历了先秦、两汉以及宋明的演变阶段,儒家义利观提倡道义优先、公利至上的价值选择,推崇仁爱互利和谐的人际关系,注重克己守义的道德人格以及尊奉顺天爱物的天地大义。然而正如一个硬币的正反面,儒家义利观不仅同时具有精华和糟粕,而且优劣纠缠,良莠混杂,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一直就是人类社会所绕不开的一道门槛,任何社会、任何人都必须面对,由此而产生的义利观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社会依然需要正确的义利观,当前,重视和挖掘儒家义利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的价值,这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利观和价值导向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