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rt入侵检测系统中BM算法的研究与改进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_dol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世界已经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由单个的局域网发展到目前的跨区域的、国际性的计算机网络。随着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及互联性的扩大,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网络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就成为互联网应用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计算机系统或网络中关键点的信息,以检查计算机或网络中是否存在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并对此做出反应,从而保护网络和主机安全的系统。Snort是一个用C语言编写的开放源代码、免费的轻量级入侵检测工具。它在共享的网络上捕获网络传输数据包,分析捕获到的数据包,匹配入侵行为的特征或者从网络活动的角度检测异常行为,完成对入侵的预警或记录。本文重点分析研究了开放源码入侵检测系统Snort的检测引擎采用的模式匹配算法,分析了单模BM匹配算法、KMP算法和多模式匹配的AC算法,指出了BM算法的不足之处。在分析各种算法的基础上,本篇论文针对BM算法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式匹配算法。该算法结合BM算法、KMP算法的优点,克服了BM算法的缺点。并且,对改进的算法进行了编程实现,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两种算法的性能。分析与实验表明,改进后算法的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然后,本文把改进的BM算法代码加入Snort系统,完成对Snort系统的检测引擎的改造,进而在Windows系统下实现了基于Snort的入侵检测系统的安装和配置。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网络体系架构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特别是,通过打补丁的方式来适应云计算、网络功能虚拟化等新型网络服务,已经让整个网络系统臃肿不堪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管理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对于网络的依赖也日益加深,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计算机网络安全是目前研
利用Fibonacci振荡环产生高速真随机数的优势在于其可供选择的反馈多项式的多样性,因此基于这种结构的多种真随机数发生器被陆续提出,这也说明了Fibonacci和Galois振荡环已经引
签密能够在一个合理的逻辑步骤内同时完成数字签名和公钥加密两项功能,而其计算量和通信成本都要低于传统的先签名后加密。2003年,Cramer和Shoup提出了著名的KEM-DEM混合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