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以来,我国医药行业已基本形成了原料药、中间体、制剂和医疗器械等配套比较齐全且较为完善的医药工业体系,数量规模上已跻身世界前列,在发展中国家占有明显优势。但与发达国家的医药企业相比,我国的医药企业并不具备明显的竞争能力,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缺乏创新能力。同时医药产业“潜规则”贯穿于行业的各个环节,针对目前我国医药行业潜规则盛行以及技术水平低的现状,本文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它们内在的联系。本文首先从潜规则的制度经济学定义、影响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另外本文引入博弈论的基本模型,选取医药厂商、医院、政府部门来讨论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其中,医药厂商与医院发生药品供销关系,政府与医药厂商、医院是监管关系,医药厂商之间为竞争关系。医药厂商、医院、政府等参与主体在博弈过程中,尽管受各种法律、法规、政策等规则的约束,但都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企业获得超额利润有两种途径:一个是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或者提高产品的垄断性,一个是通过潜规则屏蔽其他竞争对手其高自身的垄断性。当潜规则成本大大低于技术创新成本时,企业会选择潜规则来获得超额利润,而不是技术创新。因此医药产业潜规则盛行对该产业的创新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然后本文分析医药行业潜规则与技术创新的现状和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从医药产业的生产环节来看,由于药品审批不规范,每年有大量的新药申请上市,但是绝大多数都是靠换包装卖高价,因此医药市场生产同质产品的企业众多,产业集中度低,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的特点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形不成规模经济,企业创新也难以达到阀值;再从医药产业的流通环节来分析潜规则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我国医药行业流通环节过多,商业贿赂盛行对企业创新造成了不利影响。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被潜规则取代,同时医药行业技术创新的外部需求即市场机制的拉动作用也被潜规则削弱。最后,本文根据理论分析的结果,结合国外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治理潜规则同时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