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视觉(vision)主要包括光觉、色觉和形觉,它是人感受外界的重要功能之一。其中形觉包括视力和视野二个方面。由于被鉴定人特殊的心理作用,常常夸大或伪装视功能障碍,使主观性较大的临床视野检查法难以应用于临床法医学鉴定中。因此,如何客观的评定视野状态是临床法医学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是通过对视网膜进行刺激,经过视路传送在枕叶视皮层所诱发的电活动。反映了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到视皮层的功能状态。VEP分为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和图像视觉诱发电位(Patten Visualevoked potential P—VEP),以P—VEP应用最为广泛。P—VEP主要由负相波N75(negative response 75)、正相波P100(positive response 100)和负相波N145(negativeresponse 145)三相复合波组成。其中P100在所有健康人各个空间频率的刺激中均能记录到,正常变异小,稳定可靠,故本试验主要以P100为观察值。P—VEP是临床医学和法医学鉴定中对视功能客观评定的重要方法,以往研究认为不同刺激野P—VEP存在差异。研究不同刺激野P—VEP的特征将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本研究采用多通道记录电极,分别置于30名(60眼)正常视功能者Oz、O1、T5、T3、O2、T6、T4、Pz、Oz、Iz点及自设点X。对不同刺激野进行刺激以诱发P—VEP,研究各刺激野P—VEP在Oz点P100的正常潜伏期、波幅、波形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P—VEP在枕颞部不同部位电场分布特点,以期为探索视野功能的客观评定方法提供基础依据。对象与方法主观检查配合的受试者30名(60眼),男性和女性各15名,年龄范围21—26岁,平均年龄23岁,均为中国医科大学在校学生。筛选标准:矫正视力均≥1.0,主观视野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手动视野计检查法)。试验方法:采用上海海神(NDI-200P+)多功能电生理记录仪,刺激器视屏大小为17′,选用视角30′及1°的翻转黑白棋盘格作为刺激信号。刺激频率3Hz,对比度与亮度调至显示器80%固定。带通滤波设定为1~100Hz,扫描时间为300ms,叠加次数为100次。采用四通道记录法对多个记录点分别记录不同刺激野P—VEP,电极为银-氯化银盘状皮肤电极,按国际10-2脑电图记录系统,记录电极分别置于Oz点(枕骨粗隆点向上3.0cm)、O1点(Oz点向左旁开2.0cm)、T5点(Oz点向左旁开5.0cm)、T3点(Oz点向左旁开10.0cm)、O2点(Oz点向右旁开2.0cm)、T6点(Oz点向右旁开5.0cm)、T4点(Oz点向右旁开10.0cm)、Pz点(Oz点向上5.0cm)、Iz点(枕骨粗隆点)、自设点X点(Iz点向下2.0cm),接地电极置于手腕部,参考电极置于Fz点(鼻根上12.0cm)。各电极阻抗<5kΩ,电极间电阻相差<3kΩ。受试者眼在自然瞳孔状态下,距刺激器视屏1.15米并与刺激器处于同一水平线,遮盖单眼,嘱被检眼注视刺激器注视点,记录Oz、O1、T5、T3、O2、T6、T4点(其中Oz、O1、O2为正中组电极)在下列刺激野P—VEP结果:中央全屏刺激野(16°刺激野)、左/右半刺激野(8°及16°刺激野)中央中心屏刺激野(中央8°刺激野)、左/右半中心刺激野(4°刺激野)和左/右旁中心刺激野(8°及16°视野中去除4°视野)。变换电极记录点为Pz、Oz、Iz及自设点X后,记录中央全屏刺激野、上全屏刺激野及下全屏刺激野P—VEP结果。采用四通道记录法对多个记录点分别记录不同刺激野P—VEP,测试时间约40s,每次测试间隔2-3分钟,让被测眼休息,以消除视疲劳。结果1、正常人上全屏刺激野、中央全屏刺激野与下全屏刺激野的P—VEP结果:给予上、下全屏刺激野及中央全屏刺激野刺激,各记录点P100潜伏期为:下刺激野<全刺激野<上刺激野;波幅为:上刺激野<下刺激野<全刺激野。不同记录点间各刺激野P100潜伏期比较:X点<Iz点<Pz点<Oz点;波幅:X点<Iz点<Pz点<Oz点。中央全屏刺激野及下全屏刺激野所诱发VEP波形较上全屏刺激野刺激诱发的波形规整、波幅大易分辨,且下部电极记录到的上刺激野诱发VEP有15.83%出现位相倒转。在Pz点可在各刺激野条件下记录到P—VEP,虽波幅较Oz点低,特别是上刺激野条件下Pz点记录到的波幅最低,但Pz点P—VEP波形光滑、干扰小。2、正常人中央全屏刺激P100波分布:给予正常人在中央全屏刺激野刺激,双侧对应记录点记录到的P—VEP波形对称一致,各记录点P100潜伏期及波幅与记录点距Oz点距离呈负相关。即比较相同中央刺激野诱发P—VEP:中央部电极记录到P—VEP波幅最大,潜伏期最长。随着记录点与Oz点距离的增加,所得P—VEP波幅逐渐降低,潜伏期亦逐渐缩短。3、正常人左、右半刺激野P—VEP结果:半视野刺激的VEP幅度较低,在头顶呈明显的不对称的分布,刺激野同侧的VEP波形较恒定,为N-P-N复合波。刺激野对侧的VEP波形较复杂,变异大。本试验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①刺激野同侧出现N-P-N波,对侧无可辨认的VEP成份;②刺激野同侧出现N-P-N波,对侧有位相倒转的P-N-P波;③刺激同侧为N-P-N波,对侧VEP呈部分相倒转状;④刺激野同侧为N-P-N波,对侧亦呈N-P-N复合波在侧半视野刺激时:刺激野同侧电极均记录到N-P-N复合波,中央部电极亦为N-P-N复合波。刺激野对侧电极记录到的P—VEP波形中,约7.1%无法辨认;约12.92%出现倒转复合波或部分倒转复合波;约79.98%出现N-P-N复合波。在旁半视野刺激时:刺激野同侧记录点有11.94%记录到无法辨认的复合波,88.06%为N-P-N复合波,中央部电极可与刺激野同侧相同,亦可与刺激野对侧相同。刺激野对侧记录点有14.58%记录到N-P-N复合波,43.06%记录到P-N-P复合波,42.36%记录到无法辨认的P—VEP波形。4、鼻、颞侧刺激野VEP结果:与颞侧刺激野刺激产生的波形相比,中央刺激野刺激产生的VEP波形与鼻侧刺激野刺激产生的波形更相似。双眼鼻侧刺激野与颞侧刺激野比较,P100潜伏期具有统计学差异,鼻侧刺激野较颞侧刺激野P100潜伏期延长3.9±1.2ms。双眼间相同刺激野比较,P100潜伏期无统计学意义。5、中央全屏与中央中心屏刺激野VEP结果:全屏16°刺激野与中央8°刺激野比较P100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全屏刺激野与中央刺激野比较P100波幅显著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6、侧半刺激野、侧半中心刺激及侧半旁中心刺激野VEP结果:P100潜伏期:侧半中心刺激野≈侧半刺激野<侧半旁中心刺激野。P100波幅:侧半旁中心刺激野<侧半中心刺激野≈侧半刺激野。结论1、正常人上刺激野、中央刺激野和下刺激野P—VEP潜伏期及波幅存在差异,Pz、Oz、Iz和自设点X在相同刺激条件下记录的P—VEP存在差异。Iz和自设点X对记录上刺激野诱发P—VEP较稳定。2、中央全屏诱发VEP波随记录点不同存在差异,水平及垂直方向随着与Oz点距离增加,P100波幅逐渐减小。3、不同半刺激野诱发VEP波在水平各记录点记录波存在差异。于刺激野同侧记录点可较稳定记录到VEP波,于对侧可记录到特异的VEP波。4、各种半刺激野中,包含中心刺激的P—VEP诱发率高。在不含中心刺激的旁中心刺激野P—VEP中,增加刺激野面积或适当增大刺激视角可提高P—VEP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