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药在水稻田里广泛应用,使其成为南方农业地区水污染的来源之一,其中毒死蜱和乙草胺分别为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杀虫剂和除草剂之一。铅(Pb)是自然界中存在的重金属,也随着各种工业的发展进程,成为生态环境中重要的重金属污染源之一。本论文选用毒死蜱和乙草胺两种农药,以及重金属Pb作为复合污染源,采用低剂量农药-重金属Pb对热带爪蟾胚胎进行单一及复合污染暴露,分别从普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比较研究低剂量农药-重金属Pb单一及复合污染对热带爪蟾胚胎的致畸效应,并探讨其致畸机制。从形态学采用急性毒性及胚胎致畸试验(FETAX)研究单剂及混剂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毒死蜱、乙草胺和Pb的单剂及混剂均对对热带爪蟾胚胎产生致畸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死亡率和致畸率均显著升高(P<0.05)。首先,典型的致畸表型为(1)头部畸形:头部变小,眼睛变大或变小,黏液腺转移;(2)腹部畸形:腹部水肿,躯干扩大或拉长;(3)泄殖腔畸形:泄殖腔水肿或拉长;(4)尾部以及体轴畸形:尾巴短小、弯曲以及体轴弯曲。其次,毒死蜱-乙草胺-Pb复合污染处理组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单剂和二元复合污染处理组;致畸率为毒死蜱-乙草胺处理组>毒死蜱-乙草胺-Pb处理组,乙草胺处理组>乙草胺-Pb处理组;毒死蜱、乙草胺以及Pb单剂处理组的致畸分数分别高于其复合污染组;而典型表型头小畸形的畸形率为毒死蜱处理组高于其复合污染处理组,心脏水肿的畸形率为乙草胺处理组中高于其复合污染处理组。由此得出,毒死蜱,乙草胺和Pb的二元以及三元复合污染处理组降低了单剂处理组的毒性。从分子水平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单剂及混剂对骨形成蛋白(Bmp2,Bmp4)基因毒性效应。结果表明:Bmp2与Bmp4基因的表达量在大部分处理组被显著抑制,且在0.8 mg/L毒死蜱处理组Bmp2基因表达量低于其等浓度混剂处理组,Pb处理组的Bmp2基因表达量低于其等浓度混剂处理组;0.8 mg/L毒死蜱处理组的Bmp4基因表达量低于其等浓度混剂处理组,乙草胺单剂处理组的Bmp4基因表达量低于其混剂处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