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普通高校(以下简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工作,并于80年代中期在部分高校建立了高水平运动队。十多年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发展中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它给高校体育工作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高校体育竞技的水平。但是,随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如何加强对教练员的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有利于教练员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最大潜力,提高运动队的竞技水平,使高校运动队成长为竞技体育的主力军,己成为体教结合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激励机制的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的素质结构不适应现阶段体教结合的发展,需要通过改变教练员的聘任制度和建立分类的培训体系来完善其素质结构。(2)通过建立教练员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信息库,协助完成教练员聘任的渠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