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字经》作为老少皆宜、研学兼可的国学经典,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内容涵盖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全文虽然不足两千字,但文字内涵丰富,典故琳琅,被众多中外学者译为各种语言,传播到各个国家。其中,上个世纪初的杰出代表是翟里斯译本。2014年出版的赵彦春译的《英韵三字经》是新近译本,一经问世就受到好评。本文旨在通过及物性系统对《三字经》翟译本和赵译本进行深入分析,讨论两个译本中“三美”的再现,并对译者如何还原原作的美学价值进行分析。所涉及的理论包括许渊冲的三美论,以及功能语言学途径的文本分析。及物性分析在翻译中的运用已经不少,它能详细描述物质世界的各种活动并突出人们如何运用语言表达内在世界和外部世界。结合更直观、更具说服力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可以清楚地发现译本和原作的异同,及其不同的表达方式如何影响意义的还原。通过分析和对比原译文的及物性过程和意象典故,可以详细分述不同作者的表达所揭示的意象美的还原程度。韵律是体现诗词美学价值最重要的一环,而中英文的诗词韵律又大相劲庭,译者如果想要译出原作韵律,有时不得已而做一些语音补偿,再现原作对情感的传递。本文对于音韵美的分析,并不局限于音韵格律的比较,还增加了韵律手法的对比。最后分析的是形式美。许多学者都认为,要求译者的译文形式和原文相近太过勉强,还有人认为形式美成与不成是天意而为。但从本文的分析看来,困难并不等于不可能。本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发现:首先在意象美层面,赵彦春译文比翟里斯译文语言简洁,其及物过程和原文契合度更高。其次,对于音韵美的分析,通过对文中章节的定性分析发现,赵彦春译文严格限定为三词格的偶韵体,即每行三个英语单词,每两行必须押韵。赵彦春译文对音韵、节奏的把握更具有优势。而翟理斯译文缺少了本该保留的节奏韵律,句子缺乏工整,读者的阅读节奏也会常被打断。最后,对于难驾驭、无章可循的形式美。赵彦春译文对仗工整,结构较为紧凑,而翟理斯却没有考虑这个因素。本文共分为六章,依次是背景介绍,文献综述,意象美分析,音韵美分析,形式美分析,以及结论。本研究有助于引起人们对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的进一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