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季风爆发年际变化与山东夏季降水的关系

来源 :青岛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rs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根据历史资料(山东月、日降水资料、北半球500hPa高度场资料、大气环流特征量资料、OLR月平均和候平均资料、东亚逐日08时、20时探空资料等),讨论南海季风爆发的年际变化(爆发时间早、晚和五月南海对流的强、弱)对山东夏季降水的可能影响及其原因,以便更好地掌握山东夏季降水规律,进一步提高山东夏季降水长期预报能力.南海季风爆发时间与夏季500hPa高度场的相关分析表明:在朝鲜-日本本州及东洋面上空负相关性非常显著,意味着如果季风爆发早,副高位置将比较偏北.山东夏季降水与500hPa高度场同期相关分析表明:在整人欧亚-西太平洋地区,惟有从朝鲜半岛南部到日本岛南部是要关最明显区,即只有该地区高度场升高,山东夏季降水才可能增加.南海季风爆发早年与晚年对应的500hPa高度场的关和山东夏季涝年与旱年对应的500hPa高度场的差都呈现大气环流欧亚遥相关型.这种遥相关型可能是引起山东夏季降水异常的机制之一,是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与山东夏季降水关系的纽带.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1991年5月25日一次回流天气过程和1992年6月20至21日的西风槽天气过程,总共4个架次的飞行作业中获取的PMS资料,结合部分雷达、探空、雨量资料和已有的成果,从一个新
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有重要影响,而ENSO循环是太平洋海气耦合系统中典型的异常演变过程,不仅描述了热带地区大气和海洋异常现象,而且与中高纬度的气候异常变
欧亚大陆地表特征复杂,不同区域的下垫面特征差异明显,使用单一的陆面因子很难客观地表征陆面热力状况。本文利用通用陆面模式CLM4.0(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4.0)离线
用Chen等(2001)最新创建的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PREC/L)、美国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风场资料和英国气象局整编的全球逐月海温格点资料,分析了1948-2001年全球陆地3-5月降水场
该文使用1982-1997年OISST周平均格点资料、OLR侯平均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日平均资料集中的海表热通量、852hPa风场以及海平面气压场等资料,采用不同的谱分析方法确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