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问题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重视的一个大问题,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越来越突出的地位。黄河流域作为我国的生态重地,生态安全不容忽视,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被定为国家战略,这为黄河流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其生态环境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保护与修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是接下来沿线九省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科技投入可以通过改进生产设备与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布局与人力资源布局,实现治理污染的同时提高产出的双赢,达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而提高生态效率水平。因此,本文选择研究科技投入对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影响,采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和变异系数测度并分析了黄河流域全域以及上中下游的生态效率水平及其差异,同时将科技投入细分为科技投入强度和R&D人员全时当量两个子指标,对黄河流域全域以及上中下游的科技投入水平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数据,通过检验选择并构建了双重固定效应空间面板杜宾模型,选择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环境治理强度、贸易开放程度和城镇化水平五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分析了科技投入对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影响,并构建了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是本文的结论和建议。研究发现:第一,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水平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上中下游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为上游生态效率最低,中游次之,下游最高。第二,上游五省的生态效率差异在逐步扩大,中游两省以及下游两省之间的生态效率水平差异有所减小,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之间的生态效率水平差异总体呈现出增大的趋势。第三,黄河流域科技人员投入和科技资金投入虽逐年增长,但上中下游之间以及省份之间差异较大且有增大的趋势,而且二者的结构分布也不合理,用于基础和应用研究的部分太少。第四,黄河流域全域的科技人员投入、经济发展水平和贸易开放程度对生态效率水平起到显著促进作用,科技投入强度则起到显著抑制作用,其他变量结果都不显著。第五,从上中下游来看,科技人员投入和科技资金投入对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生态效率的影响程度存在着区域差异。具体来说,科技人员投入对黄河流域上游和中游的生态效率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且上游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中游,而对下游的生态效率则是显著抑制作用,但抑制效果较小;科技资金投入对黄河流域上游和中游的生态效率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二者的促进作用相差不大,而对中游的生态效率则是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也较小。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两点:在研究视角上,本文选取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黄河流域自古以来生态都比较脆弱,生态问题突出,因此在目前国家重大战略的背景下研究黄河流域的生态效率具有重大意义。而且现有研究大多是以全国、各省市为研究对象,较少有研究以流域或者区域为研究对象,而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的更少。同时,在研究内容上,现有文献大多是对全国或者区域地级市的生态效率进行测度与评价,较少有学者研究科技投入对于生态效率的进一步影响。因此,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这一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