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养老方式的多样化为老年人养老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机构养老的接受度在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从家庭养老走向机构养老。本研究以上海某佛教养老院与某基督教养老院为个案,通过深入访谈的研究方法,关注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过程,探索老年人在这一选择过程中考虑的因素。其中,由于养老中的精神慰藉问题与死亡观念相切,而这又与宗教信念有关。因此,在本文中,我们重点关注养老方式选择中的观念因素,尤其是宗教信念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宗教养老机构中,非信教老年人从家庭养老转向机构养老,是出于责任伦理,也就是老年人对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减少给子女的负担,而不计较子女的回报。老年人在养老选择时考虑的责任伦理,是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强调家庭与孝悌观念,引导社会成员积极适应现世生活,因而更看重行为的结果。在养老选择上来说,就是要选择最有利于家庭延续的方式。对于信教老年人来说,他们选择入住宗教养老机构主要是因为可以满足其宗教生活需求,这便是出于宗教信念伦理。佛教与基督教是拒世宗教,它们关注彼岸世界,相信"来世"或者"再生"。在这些宗教信念的支持下,佛教徒老年人与基督徒老年人选择入住佛教养老机构和基督教养老机构,满足其宗教生活需求,践行信念伦理。通常情况下,老年人需要在责任伦理与宗教信念伦理之间进行抉择,结果往往是责任伦理优先于信念伦理。但有些时候,责任伦理和信念伦理可以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