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发展速度逐年攀升,居民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垃圾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但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农村环卫设施建设滞后,数量不足,管理欠规范,导致目前农村地区面临着日趋严重的垃圾污染问题。
针对如此棘手的问题,近年来中央、地方政府颁布了多项行动方案,有效地遏制了农村面源污染不断扩大的势头,然而相关处理模式多借鉴城市,并没有根据农村的特点提出更合理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尤其是丘陵山地农村地区,由于其特定的地理因素,倘若照搬城市模式,则容易出现收运费用过高,难以产生规模效益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从城乡统筹规划的角度出发,在实现垃圾有效处理、减少资源浪费的基础上探究现已应用模式对丘陵山地农村的适用性。
本论文依托于“福建省丘陵山区农村有机垃圾堆肥试验研究及示范项目”和“十三五”重大专项之“村镇生活垃圾高值化利用与二次污染控制技术装备”项目,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收运处理模式发展历程和现状,结合胡坊镇现场调研及就地堆肥试验数据,设计了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与村镇县协同处理模式两种基本方案,分别从经济、环境、技术和社会四个方面确定评价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随后,根据调研所得数据计算各评价指标值,并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EWM)计算主客观权重,再由乘法合成归一法得到各评价指标综合权重,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收运处理模式进行评价决策。
方案比选结果显示,指标重要性排序为:投资和运行费用C1>资源化收益C2>作业难度C6>减量化C3>社会贡献C8>收运处理系统稳定性C5>作业环境和二次污染情况C4>公众接受程度C7。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隶属度最高的是“良”,有48.21%的把握认为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综合效益为“良”;同理,有52.44%的把握认为村镇县协同处理模式为“优”。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村镇县协同处理模式的综合效益优于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在垃圾分类制度不断推进并完善的形势下,该模式在丘陵山地农村地区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更大的发展潜力。
针对如此棘手的问题,近年来中央、地方政府颁布了多项行动方案,有效地遏制了农村面源污染不断扩大的势头,然而相关处理模式多借鉴城市,并没有根据农村的特点提出更合理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尤其是丘陵山地农村地区,由于其特定的地理因素,倘若照搬城市模式,则容易出现收运费用过高,难以产生规模效益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从城乡统筹规划的角度出发,在实现垃圾有效处理、减少资源浪费的基础上探究现已应用模式对丘陵山地农村的适用性。
本论文依托于“福建省丘陵山区农村有机垃圾堆肥试验研究及示范项目”和“十三五”重大专项之“村镇生活垃圾高值化利用与二次污染控制技术装备”项目,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收运处理模式发展历程和现状,结合胡坊镇现场调研及就地堆肥试验数据,设计了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与村镇县协同处理模式两种基本方案,分别从经济、环境、技术和社会四个方面确定评价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随后,根据调研所得数据计算各评价指标值,并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EWM)计算主客观权重,再由乘法合成归一法得到各评价指标综合权重,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收运处理模式进行评价决策。
方案比选结果显示,指标重要性排序为:投资和运行费用C1>资源化收益C2>作业难度C6>减量化C3>社会贡献C8>收运处理系统稳定性C5>作业环境和二次污染情况C4>公众接受程度C7。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隶属度最高的是“良”,有48.21%的把握认为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综合效益为“良”;同理,有52.44%的把握认为村镇县协同处理模式为“优”。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村镇县协同处理模式的综合效益优于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在垃圾分类制度不断推进并完善的形势下,该模式在丘陵山地农村地区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更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