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意义:随着人们口腔美观和保健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寻求正畸治疗。在带来美观、健康的同时,正畸矫治过程中也会出现牙釉质不可逆的改变[1-3],包括釉质的丢失和颜色的改变。颜色的改变往往被忽视,它主要是指白色斑块的形成和正畸结束后牙面残留粘结剂的颜色变化[4]。微蚀刻技术使树脂深入釉质,形成深约50μm树脂突[3],在不破坏釉质的前提下,不能被去除[4]。正畸结束后粘结矫治器的牙面由釉质与这部分树脂突组成,其颜色稳定性有别于天然牙面。深入釉质的树脂突的性质和数量是影响正畸后牙面颜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实验针对粘结剂的种类与酸蚀时间对正畸粘结剂去除后牙面颜色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指导正畸临床。
目的:研究不同酸蚀时间和不同固化形式的树脂型粘结剂,在紫外老化及咖啡着色条件下,对正畸粘结剂去除后牙面颜色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筛选初始色度值为A3.5的前磨牙84颗,按照随机原则分为2组,每组42颗,对牙的颊面中1/3进行标记,树脂包埋离体牙,暴露颊面。实验一进行紫外老化实验:将第一组牙随机分为7组,设一空白对照组,其中的三组使用37%磷酸分别酸蚀15秒、30秒、60秒后用化学固化型粘结剂粘结托槽,另外三组使用37%磷酸分别酸蚀15秒、30秒、60秒后用光固化型粘结剂粘结托槽。然后将所有样本置于37℃恒温水浴箱中48小时,去托槽钳去除托槽,碳钨钻去除牙面残留粘结剂,打磨抛光,建立离体牙正畸粘结剂去除后模型,再将所有样本在设定条件下进行紫外线照射72小时。实验前后均对颊面标记部位进行比色并记录实验数据。实验二进行咖啡着色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方法同实验一,建立离体牙正畸粘结剂去除后模型,再将所有样本在37℃条件下浸入0.1%咖啡溶液中72小时。实验前后对颊面标记部位进行比色并记录实验数据。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将去粘结后的牙沿颊嵴纵剖,对颊面标记部位的纵剖面进行电镜观察。
结果:
1.在紫外老化实验中,除对照组外,其它各组实验前后的色差均大于3.3;除酸蚀15秒光固化粘结剂组外,其它各组与对照组色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树脂型粘结剂的固化形式及酸蚀时间对色差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在咖啡着色实验中,除对照组、酸蚀30秒化学固化组和酸蚀60秒化学固化组外,其它各组实验前后的色差均大于3.3;各处理组与对照组的色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树脂型粘结剂的固化形式和酸蚀时间对色差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对去托槽后的牙面进行纵剖后观察,发现在各个酸蚀时间组中均有粘结剂嵌入釉质中。
结论:
1.在紫外老化条件下,粘结剂的固化形式及酸蚀时间都会影响牙面颜色的稳定性,去除托槽后的牙面均发生了临床可识别的颜色改变,只有酸蚀15秒使用光固化粘结剂进行粘结后的牙面与天然牙面的颜色稳定性无明显不同。
2.在咖啡着色条件下,粘结剂的固化形式和酸蚀时间对牙面颜色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除酸蚀30秒和60秒使用化学固化粘结剂进行托槽粘结外,其它各种粘结条件均使去粘结后的牙面发生临床可识别的颜色改变,但与天然牙面的颜色稳定性无明显不同,
3.去除托槽及牙面残留粘结剂后,仍有树脂突深入釉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