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CTA与2D DSA、3D 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和动脉瘤颈的可见度及与载瘤动脉的位置关系的对照研究,评价CTA、2D DSA及3D DSA三种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08年10月就诊的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并且行常规CTA、2D DSA及3D DSA检查的患者92例,诊断颅内动脉瘤77例,检出动脉瘤101个。由两位放射科医生双盲法分别对CTA、2D DSA及3D DSA三种方法按部位及大小分两组(≥3mm组及<3mm组)评价颅内101个动脉瘤的检出率和动脉瘤颈的可见度及与载瘤动脉的位置关系。结果①对≥3mm的颅内动脉瘤的检出情况,CTA(43/41)与2D DSA(41/41)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50);对<3mm的颅内动脉瘤,CTA(38/60)与2D DSA(49/60)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8);但CTA(81/101)与2D DSA(90/101)对总的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78)。②对于瘤颈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的显示,无论动脉瘤≥3mm还是<3mm,CTA与2D DSA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3D DSA与CTA及2D DSA间均分别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③通过对颅内22个前交通动脉瘤的分析,得出CTA对前交通动脉瘤的瘤颈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的显示情况与3D DSA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19),但与2D DSA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0),而CTA与2D DSA在检出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49)。④通过对颅内32个后交通动脉瘤的分析,得出CTA与2D DSA对其检出率及显示瘤颈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3D DSA在瘤颈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显示方面与CTA及2D DSA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⑤通过对颅内22个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的分析,得出CTA(11/22)与2D DSA(18/22)对其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显示瘤颈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3D DSA在瘤颈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显示方面与CTA及2D DSA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CTA与2D DSA均能检出≥3mm的颅内动脉瘤,且在瘤颈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显示方面,两者优势相当;②对于<3mm的颅内动脉瘤,2D DSA虽在检出率方面优于CTA,但在瘤颈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显示方面,2D DSA与CTA优势相当。③CTA对前交通动脉瘤的瘤颈显示方面与3D DSA优势相当,优于2D DSA。④2D DSA对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的检出率方面优于CTA,但在瘤颈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显示方面,两者优势相当。⑤在检出率及显示瘤颈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方面,3D DSA明显优于CTA及2D DSA,尤其对靠近颅骨的后交通动脉瘤及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