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德国艺术歌曲早在古典主义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先驱的作品,到了浪漫主义时期有了更大发展,形成了德国艺术歌曲的全盛期。德国艺术歌曲是由独立的诗歌和音乐的结合而形成,在有着同样的文化、语言背景的德语圈国家里被统称为“德国艺术歌曲”,就像当时的“德国文学”、“德国歌剧”一样,“德国艺术歌曲”作为一种音乐创作的体裁,在西洋音乐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与传承。中国艺术歌曲起源于20世纪初的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艺术歌曲早在古典主义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先驱的作品,到了浪漫主义时期有了更大发展,形成了德国艺术歌曲的全盛期。德国艺术歌曲是由独立的诗歌和音乐的结合而形成,在有着同样的文化、语言背景的德语圈国家里被统称为“德国艺术歌曲”,就像当时的“德国文学”、“德国歌剧”一样,“德国艺术歌曲”作为一种音乐创作的体裁,在西洋音乐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与传承。中国艺术歌曲起源于20世纪初的新文化启蒙运动,和西方的艺术歌曲产生背景一样,都是为了追求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的情感抒发。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创作虽主要借鉴西方的作曲技法,但却因结合本民族音乐特点,形成了一种源于西方却异于西方,有着浓厚中国色彩的“中国艺术歌曲”,就其艺术价值来看,对我国声乐艺术发展产生过积极影响。在我国高等音乐院校无论是音乐会或演出的需要,还是进行学术研究,对于艺术歌曲的关注,一直以来是焦点话题。本文以勃拉姆斯《被释放的渴望》和黄自《思乡》为例,又以笔者的演唱体会为引,分为五大部分对德国艺术歌曲与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探究:第一部分,主要是在绪论中对中德艺术歌曲概念的界定,探寻其在各自国家的地位与影响。德国艺术歌曲这种强调语言与音乐完美结合的新的音乐表现体裁,对当时的西洋音乐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艺术歌曲的诞生使当时正处于戏曲文化为主导与封建文化笼罩下的中国音乐界注入新的血液,也为后来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章节最后探讨了研究中德艺术歌曲演唱的必要性,为后续章节埋下伏笔。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通过第一章了解到研究中德艺术歌曲演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二度创作与三度创作,那么在此之前则需要对一度创作深入分析。文中这两部分分别深入到勃拉姆斯《被释放的渴望》和黄自《思乡》具体曲例进行创作特征分析,深入地从词、曲作家生平研析、歌词研读、作品的曲式分析、钢琴伴奏特点、演唱过程情感技巧把握,最后结合代表性歌唱家演唱特点,这种多维度的角度去解析这两首作品的演唱特色,为第四部分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第四部分则是根据以上分析出来的内容,进行二者之间的比较研究,得出这两首艺术歌曲之“共性”。从诗词的内容来看,二者都是“借景抒情”,所以充分把握诗歌内涵与语言特色十分关键。从音乐本体来看,音乐旋律展现了诗歌内涵,而钢琴伴奏又在其中担任重要作用,展现了歌曲的戏剧表现力与曲式结构的多样性。通过以上内容进而探讨了整个中德艺术歌曲创作特征与演唱处理。第五部分,最后这一章节,将总结上述章节内容,对中德艺术歌曲演唱的实践价值进行诠释,以求给今后演唱德国艺术歌曲和中国艺术歌曲的歌者们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本文通过前期大量的文献收集发现,虽探讨艺术歌曲的文献数量相当充沛,但深入探讨勃拉姆斯艺术歌曲与黄自艺术歌曲比较研究却显得较为缺乏,对勃拉姆斯《被释放的渴望》这首经典艺术歌曲探究更是略显薄弱。本文通过五章节多维度角度,较为整体地、全面地、系统地来探究德国艺术歌曲与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希望能够为今后艺术歌曲的理论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与借鉴,同时也为演唱者深入了解作品进行实践提供一定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胤禛美人图》是作曲家罗麦朔于2014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作品,这部作品的音乐语言是丰富且充满想象力的,体现出民族音乐应当具有的旋律性与抒情性。该作品是受指挥家刘沙的委约而创作,此作品的配器包括两个版本,第一版是双钢琴版本(献给张倩女士),第二版为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版本(献给好友刘沙),他们二人也分别是此作品的灵感来源与创作动力。本文将以作曲技法分析和文化分析两个分析视角进行切入,并以作曲
舒曼的《诗人之恋》创作于1840年5月末,舒曼受当时资产阶级革命影响,向往民主自由,冲破了传统束缚,用法律武器赢得了自己的爱情。此时正是他与克拉拉结婚官司胜诉前夕,被情感折磨了多年的舒曼终于迎来了精神的释放,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和希望使得舒曼在这一年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其中就包括这部被称为“舒曼恋爱日记”的《诗人之恋》。舒曼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他非常欣赏海涅,甚至是有些崇拜。舒曼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民主自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自初期形成而后不断发展到今天已然经历了百余年之久。音乐教学法作为音乐教育学科在实践研究方面的一条重要分支,有诸多著名音乐教育家针对不同人群、不同乐器所研发的各类教学法,例如: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铃木教学法等。弦乐教学法属于专门针对西洋弓弦类乐器所制定的音乐教学法,弦乐教学法方面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外都较为重视,在国外发展的较为成熟。例如:欧美等国家已
漫瀚调是准格尔旗重要的特色文化名片,是鄂尔多斯市境内为数不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十九大以来越来越强调提升文化自信,重视传承与挖掘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了挖掘和发展我国各地各民族的音乐传统对于建设新时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2001年的音乐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在各地重视传统音乐的传承与教育的规定,并相应的提出了在各地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建设实施国家、地方、学校
尼古拉·卡洛维奇·梅特涅尔(Nicolas Karlovich Medtner),俄罗斯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教育家,在俄罗斯和世界音乐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回忆奏鸣曲》是《被遗忘的旋律》作品38中的第一首,该曲目采用传统的创作手法,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演奏,都有学习的价值。本篇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音乐分析法对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调性、织体进行分析。用演奏分析法,从演奏者的角度对本首作
多声部视唱作为视唱练耳课程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多声部听觉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多声部读谱能力具有积极影响。论文中,笔者在传统多声部视唱训练方法基础上,借鉴申克分析法来深化学生对音高组织逻辑的理解,致力于避免训练中频繁出现的音高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演唱效果。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中介绍了多声部视唱以及申克分析法在其训练中的适用性。笔者从多声部视唱教学概述以及申克分析法的借鉴设想等方面入手,针
古筝作为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源于秦而盛于唐宋,广泛流行于元明清时期,其独特的音色和韵味,使之长期以来流传不衰。因此,古筝也是中国当代作曲家挖掘新音响、贯穿新理念而不断进行探索与尝试的民族乐器。秦文琛作为我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对民族乐器有着独特的创作观念并实践到多部作品中。本文挑选了秦文琛创作的三首以古筝为主奏乐器的作品为研究对象,涵盖了独奏、室内乐及协奏曲三种体裁,时间跨度基本涵盖了
由河南民族乐团委约的,由作曲家赵季平、王丹红、张一兵、杨一博共同创作的民族交响音画《孙子兵法·回响》是近年来新创作的一部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本文中,笔者结合其参与作品排演工作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梳理了作品的创作历程,并在作品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指挥诠释进行论述,试图发掘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价值,进而对这部作品以及其它该类型作品今后的指挥诠释提供了参考。
美声作为舶来的一种发声方法,其本身的科学性给我国声乐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并不是一种负面的、带有攻击性质的影响,更多的是一种帮助,是一种发展的“催化剂”。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北人,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受到了西北民歌文化与美声唱法的不同影响。美声歌唱其实就是指意大利唱歌的一种风格,Bel Canto在意大利之中,根据字面的翻译应该是美妙的歌唱,同样也可以将其翻译为美歌或者美唱。具体来
伯恩哈德·朗(Bernhard·Lang),1957年2月24日出生在奥地利林茨,是当代奥地利作曲家,其创作深受“先锋派”作曲家的影响。他在布鲁克纳学院高中完成学习后,搬到格拉茨学习爵士钢琴、编曲和古典钢琴。在那里,他还学习了哲学和德国文献学。2006年作为特邀艺术家参加维也纳现代艺术节。2013至2014年间,他在卢塞恩音乐学院任作曲客座讲师。伯恩哈德·朗在当代德奥先锋派作曲家中较为活跃,他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