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氮来源及对上覆水的影响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man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洱海是云贵高原第二大淡水湖泊,近些年来水质处于下降阶段,存在富营养化风险,氮作为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对于氮源的控制越发重要。本文以洱海入湖河流、干湿沉降、表层沉积物和上覆水为研究对象,利用碳氮元素分析和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洱海氮来源以及对上覆水的影响和贡献进行研究,为控制洱海氮源进而抑制洱海富营养化进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建议。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洱海入湖河流TN和PN的变化总体上呈现从夏季到冬季依次下降,然后从冬季到春季有所增加的趋势,这种趋势与洱海不同月份入湖水量变化相关,主要变化原因在于水土流失;对入湖河流氮的来源研究结果显示土壤氮、化肥、废水和水生植物的贡献居多,其中化肥和废水的影响有季节性特点。干湿沉降TN随季节呈现波动式下降,与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对干湿沉降来源研究结果显示,土壤氮、人畜粪便排放和燃料燃烧对干湿沉降贡献较大,并且没有季节性变化。表层沉积物TN和氨氮的扩散通量均表现为中部>南部>北部,表层沉积物中氮的释放主要以氨氮为主,并且季节性变化较大;对沉积物氮来源研究结果显示北部湖区以土壤流失氮、化肥和陆源有机质的贡献为主,中部以水源性有机质贡献居多,南部则属于陆源和水源混合型来源。(2)洱海上覆水氮的来源较为复杂,属于外源输入和内源释放的共同作用,洱海上覆水颗粒态有机物氮来源以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和陆源C3植物为主。洱海夏季和秋季氮的主要输入途径中,河流和浮游生物的贡献较多,南部湖区河流贡献高于其余两个湖区,夏秋两个季节中都以河流贡献为最多,浮游生物次之。不同来源入湖氮中,以土壤氮、化肥和浮游生物贡献居多,洱海上覆水体中总体上外源和内源贡献相当,外源以河流输入为主,内源以浮游生物贡献为主。洱海三大湖区上覆水体中自表层至底层,表层以外源输入贡献为主,主要为河流的贡献,中层至底层内源的贡献逐渐增大,但同时外源影响依然存在。洱海上覆水氮的来源贡献与输入途径密不可分,这些不同来源入湖氮的贡献与不同途径的入湖负荷有必然联系,几种输入途径的入湖负荷体现出入湖河流>内源释放>其它途径>干湿沉降的特点,这与不同途径入湖氮对上覆水的贡献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不同途径的入湖负荷与不同途径入湖氮对上覆水的贡献以及不同来源入湖氮对上覆水的贡献是呈正相关的。(3)根据研究结果从控制洱海上覆水氮的源头考虑,提出几点建议:(1)采取水土固持措施,减少洱海流域内的水土流失;(2)减少洱海流域内氮肥的施用量,大力推广新兴农业;(3)控制流域内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推广新兴工艺;(4)采取内源控制措施,减少内源氮的释放。
其他文献
终身学习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举措。非正规学习是实现公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形式。论文在介绍三种非正规学习环境的基础上,着重对设计环境中的非正规学习的特征以及其对公民
烟草行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烟草进行加热加湿,此过程会产生了大量的高温、高湿、有异味的废气,这些废气的排放,不仅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释放大量的废热,造成能源浪费
在基因表达水平研究内分泌干扰作用能够进一步了解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模式。在本研究中,先以日本青鳉幼鱼为实验动物,研究了抗乳腺癌药曲洛司坦(TRI)和农药氟虫腈(FIP)28
通过对江苏省1990年-2006年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之间有因果关系,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提高能够增强企业自主创新
基于过硫酸盐(S2O82-,PS)活化的高级氧化技术(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AOPs)以其氧化能力强、价格低廉、稳定性好、反应产物温和等优点成为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和应用潜
目前我国城市幼儿园环境的设计都存在着不规范的地方,户外景观多半停留在将视觉放第一位和“沙坑+滑梯”依靠儿童器具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的模式。针对现幼儿园景观设计的诸多问
本文建立了百菌清(Chlorothalonil,CTL)及其代谢产物:4-羟基百菌清(C TL-OH)、间苯二腈(Dicyanobenzene)、5-氯-1,3-间苯二腈(5-Chloro-1,3-dicy anobenzene)、2,5-二氯-1,3-间苯二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