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h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是骨科领域较为复杂的问题,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可以通过激活后所释放的生长因子对创面进行修复和重建,从而达到治愈创面的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探究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机制,为PRP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推广。[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0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因创伤、压疮、糖尿病、脉管炎等所致慢性难愈性创面的52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0例,实验组32例。所有病例均给予门诊手术彻底清创,实验组清创术后给予自身PRP凝胶覆盖创面,3天更换一次凝胶,4次为一疗程;对照组术后常规换药,根据创面愈合情况选择植皮或皮瓣转移术加速创面愈合,1月后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效果,并选用Elase试剂盒对两组创面内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的浓度进行检测,做统计学分析。分别统计两组的VAS评分、伤口完全愈合时间、治疗费用等并予以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经统计发现实验组32例病人创面经过2至4次PRP凝胶治疗后,均获得痂下愈合,平均换药5.09次,伤口愈合时间25.25天。对照组16例经常规换药后愈合,3例植皮后愈合,1例行带蒂皮瓣转移术后愈合,平均换药24.7次,伤口愈合时间42.95天。治疗过程中实验组VAS评分、伤口完全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创面内EGF、IGF、TGF-β、VE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治疗方式相比,PRP凝胶通过激活的方式长期缓慢释放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增加创面内生长因子浓度,加速伤口愈合,缩短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减轻病人痛苦。综上,PRP在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办法。但本研究由于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结论还有待随机性、前瞻性的大样本调查进一步证实。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构建干细胞共培养体系,探究EPC-BMSC共培养体系中细胞间的相互调控机制,并联合部分脱蛋白生物骨(Partially deproteinized biologic bone,PDPBB
[目的]分析急性心梗患者外周静脉血全转录组基因差异表达情况,筛选急性心梗(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相关特异性分子标记物、探讨AMI发生的相关信号通路,为AMI的早期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研究基础。[方法]抽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和排外冠心病的志愿者肘前静脉全血,全转录组测序分析两组样本lncRNA、circRNA和mRNA的差异表达情况,GO Datab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卒中严重程度的关系,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预测价值和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1.选取发病24小时内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颅脑损伤与舌下微循环的相关性,探索舌下微循环评估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可能性,为多模态神经监测增加新的维度。[方 法]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EICU的颅脑损伤(其中包括脑出血,脑梗塞和脑外伤)患者29例,入院即根据GCS评分将其分为三组,3-8分为A组,9-12分为B组,13-15分为C组,其中A组13人,B
[目的]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胸腔镜肺部手术中的单根32F引流管在术后引流与32F引流管联合8F猪尾导管的术后引流效果,探讨联合微管引流应用在胸腔镜肺部手术中的可行性,并讨论其优势,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依据。[方法]1.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共320例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实际符合200例,根据手术后放置胸腔引流管完全随机分为两组:32F胸腔引流管组100例,
[目 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能力。[方 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科发病时间<4.5h并且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6例,收集并整理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史、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包括溶栓前后头颅CT/MR
[目的]研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MSCs)治疗实验性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 ALF)的疗效以及其可能涉及的相关机制。[方法]1.将66只BALB/C小鼠在SPF环境下喂养一周,使其适应周围环境。随机抽取10只小鼠组成空白组,采取腹腔注射的方式给予900mg/kg的生理盐水。剩余56只小鼠,并通过
[目 的]研究临床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侧支循环发育的影响,并探讨临床各因素对冠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不良的预测价值。[方 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至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显示在三条主冠状动脉血管(
[目的]比较不同来院途径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的临床特点和再灌注时间指标,探究其对患者心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00:00至2019年12月31日
[目 的]分析不同剂型硅酮制剂联合压力及运动疗法对烧伤手部瘢痕的疗效。[方 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烧伤手部瘢痕病例共40例,共58只手,其中男性35例,女性5例,性别比为7:1,年龄为13-52岁。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分组,25例纳入运动疗法+压力疗法+硅酮凝胶治疗组;15例纳入运动疗法+压力疗法+硅酮敷贴组。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