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导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联合中医证型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相关性,了解中国人骨质疏松相关基因的分布规律以及与骨量、骨代谢及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的关系,为筛选OP相对高危人群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医学对疾病的诊疗现代化提供了基础。 方法: ①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骨科住院及门诊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80例,年龄63±8岁,绝经年龄45~54岁。其中脾肾阳虚116例、肝肾阴虚43例、气滞血瘀21例。②采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美国Hologic公司生QDR-4000型,变异系数CV<0.1%),测定正位第2~4腰椎、左侧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区骨密度。③记录患者自身因素: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④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⑤计量资料两组比较正态分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用Wilcoxon秩和检验,用Bivariate分析患者自身因素与骨密度的相关关系。 结果: 纳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者18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与不同中医证型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比较,3种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差异不明显(p>0.05);3种中医证型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差异也不明显(p>0.05)。②在维生素D受体基因bb型中,脾肾阳虚型患者第2~4腰椎骨密度明显低于气滞血瘀型(p<0.05),其他证型间差异不明显(p>0.05)。③在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中,bb型与Bb型骨密度相近(p>0.05)。④在相关性因素中,年龄和绝经年限与4个部位的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O.211~-0.443,p<0.05~0.01);身高与腰椎、股骨颈、大转子的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0.163~0.219,p<0.05~0.01);体质量与股骨颈呈显著正相关(r=0.179,p<0.05);绝经年龄、体质量指数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r=0.047~0.161,p>0.05);年龄与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O.347~-0.431, p<0.05),而绝经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r=-O.014~-0.247,p>0.05)。 结论: ①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联合中医证型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存在相关性。②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质量是影响维生素D受体基因bb型患者骨密度的因素。年龄是影响维生素D受体基因Bb型患者骨密度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