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霉菌奶酪是一种基于乳酸菌发酵、霉菌次级发酵而促进其成熟的奶酪。其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例低,且仅有少量脂肪酸转化成风味物质。在霉菌奶酪成熟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且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霉菌奶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由脂肪酸转化的风味物质含量。为探究霉菌奶酪成熟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脂肪酸合成和代谢的关系,本文首先通过制备一种由白地霉和雅致放射毛霉次级发酵而成熟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霉菌奶酪是一种基于乳酸菌发酵、霉菌次级发酵而促进其成熟的奶酪。其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例低,且仅有少量脂肪酸转化成风味物质。在霉菌奶酪成熟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且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霉菌奶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由脂肪酸转化的风味物质含量。为探究霉菌奶酪成熟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脂肪酸合成和代谢的关系,本文首先通过制备一种由白地霉和雅致放射毛霉次级发酵而成熟的霉菌奶酪,并进行一些基础指标的测定;然后利用宏基因组学及脂质组学技术联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鉴定该霉菌奶酪中微生物的相对变化及脂质代谢产物,找出差异代谢物以及差异代谢通路,并与差异微生物结合分析,揭示该霉菌奶酪在不同成熟时期的微生物对脂肪酸合成和代谢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乳酸菌,白地霉以及雅致放射毛霉混合发酵制备了一种霉菌奶酪。基础指标测定结果发现在奶酪成熟过程0~8 d时,p H值、Na Cl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水分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发现奶酪游离脂肪酸中有8种饱和脂肪酸和6种不饱和脂肪酸;发现奶酪挥发性风味物质中有29种酯类物质,17种醇类物质,14种酸类物质和5种酮类物质。2.通过宏基因组功能注释结果表明,奶酪成熟过程中的微生物活动大多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有关,少量与能量代谢和脂质代谢等有关。3.宏基因组物种注释结果表明,在奶酪成熟过程中,微生物在属水平上和种水平上分别鉴定出73个菌属和104个物种。其中德氏乳杆菌与单形乳杆菌呈负相关关系;热带假丝酵母菌与嗜酸乳杆菌呈负相关关系;动物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婴儿链球菌与化脓性球菌之间互为正相关关系。4.对奶酪不同成熟时期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表明,奶酪中发生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和脂质代谢等活动在成熟2 d时最活跃;脂质运输和代谢和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运输和分解代谢等在成熟4~8 d时最活跃。5.对脂肪酸合成通路进行分析,发现奶酪在成熟0 d之后出现Fab B(β-酮酰基-ACP合成酶),Fab A和Fab Z(β-羟酰基-ACP脱水酶)以及FAS1/2(脂肪酰辅酶A合成酶)参与到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中。宏基因与游离脂肪酸关联分析得知链球菌属、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等与油酸呈正相关关系,假丝酵母属、曲霉属等与亚油酸、亚麻酸、反式油酸等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油酸呈负相关关系。6.通过脂质组学找到的差异代谢通路与宏基因组结合分析发现,假丝酵母属,链球菌属和双歧杆菌属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甘油磷脂代谢、脂肪消化吸收、亚油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乳杆菌属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亚油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生物合成和甘油脂代谢。该研究成果阐明了奶酪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对脂肪酸的合成与代谢的影响,尤其是对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这对提高奶酪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改善奶酪的风味和提升奶酪的营养价值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东北黑土区属于季节性积雪区,由季节变化所引起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侵蚀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侵蚀沟的发育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目前针对季节性变化对侵蚀沟形态发育特征以及侵蚀沟发育机制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本文选取东北黑土区4个典型小流域内的11条侵蚀沟为研究对象,运用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在每年5月和10月对选取的侵蚀沟进行观测,结合Arc 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获取降雨期和
近年来中国水沙情势发生显著变化,主要江河的径流量及输沙量均呈现下降趋势,造成河口三角洲退缩、水资源矛盾激化等一系列问题。辽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被誉为辽宁人民的母亲河。本研究以辽河干流流域为研究对象,应用Mann-Kendall趋势及突变检验等多种统计学方法,系统剖析了流域水沙时空变化特征;基于景观格局指数法分析流域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利用PLSR模型构建景观格局与流域径流输沙过程的关系,探究水
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报告显示,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威胁公共卫生医疗的主要问题之一。食品工业中常用的生物防腐剂在亚剂量的选择压力下,不仅会影响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微观结构和生物膜的生成,同时也会造成微生物的耐药性。食源性微生物耐药性的增加及范围的不断扩大,增加了食品中防腐剂的用量,同时也会改变食品的加工工艺和加工品质,进而对整个食品产业链造成重要的影响。乳糖酸(lactobionic acid,
花色苷,植物体中的天然水溶性色素,除具有高的抗氧化性能外,还可作为天然着色剂使用。但花色苷稳定性较低,在提取、制备、深加工和储藏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温度、p H、光等因素影响而失去生物活性和独特性质。本研究利用不同种类酰基供体与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3-gluc)发生酶法酰化,进一步探究酰化物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为实现花色苷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研究酶
花色苷是蓝莓等浆果中重要的天然水溶性色素,其天然高抗氧化活性赋予了蓝莓等富含花色苷的食物多种生理功能,因此,其深加工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添加糖类来增加食品的风味,然而糖类对花色苷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糖类影响花色苷稳定性的能力与其降解产物——糠醛类化合物密切相关,但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以糖类对花色苷稳定性影响为切入点,系统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蔗糖、果糖、葡萄糖、麦
枣(Ziziphus jujuba Mill.)为鼠李科枣属植物,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枣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抗坏血酸、氨基酸、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然而在采后贮藏过程中,枣果实极易出现失水、软化和质量恶化等现象。褪黑素是一种以色氨酸为合成前体的吲哚胺物质,在植物中可以影响植物生长、种子萌发、果实成熟软化等过程。然而关于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采后枣果实软化的影响研究还比较少。基于此本文选用不同浓度的褪
湿地作为自然界中生物种类最丰富的生态景观之一,在提供物质生产、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近些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研究湿地的景观格局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联就具有重要的意义。鸭绿江口湿地位于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是辽宁省第二大湿地,处于东北亚鸟类迁徙路线上,起着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的发展,围海养殖、城镇建设等
东北作为我国四大积雪区之一,春季的积雪融水是该地区重要的淡水资源与河流的重要补给。受变质作用造成积雪中雪粒粒径和溶质的差异分布,这会影响雪中化学载荷的释放。为明确不同变质雪层在融化过程融水和溶质运移之间的差异,本研究针对雪的变质作用与积雪融化过程融水和溶质运移之间的影响进行了探究,旨在为防止面源污染、改善水环境提供科学严谨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天然雪与人工雪为试验雪样,模拟前期冻融作用将试验雪样按照
蓝莓,杜鹃花科,越橘属(Vaccinium spp.)小浆果,因其富含抗氧化物和花青素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而广受喜爱,但果皮本身较薄,采摘期集中,因此产业亟需对其采后贮藏保鲜方式开展相关研究。且采后蓝莓果实的货架期较短,极易发生软化皱缩现象,对蓝莓果实采后软化机理的研究也能够为延缓果实软化提供理论依据。多胺(PAs)作为生理活性物质与植物衰老关系密切,广泛应用在各种果蔬采后保鲜中。有研究表明,相较于
紫玉米(Zea mays L.)属禾本科玉米属,因呈深紫色至黑色又称黑玉米。研究表明紫玉米穗轴(PCC)中花色苷含量最为丰富,并具有抗氧化、降血糖、抗肥胖、抗炎等多种生理活性。PCC作为加工的副产品因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成为食品工业提取花色苷的理想原料,但花色苷在胃肠消化过程中不稳定,从而降低了其生物可利用率。本研究以PCC为原料对花色苷进行超声波提取及大孔树脂纯化的工艺优化,并对其组成进行定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