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华简是一批战国楚竹简,问世后立即成为学界热点,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为主的小组,近年来一直对其进行编订、释读、并陆续进行出版。11位知名学者出席了这批清华简的鉴定会,并制定了《鉴定意见》,对清华简的价值给予肯定。清华简的整理、释读最后集结出版,以地下新材料的优势对传世文献起到纠正与补充,成为史学、文学、考古学等学科领域的重要文献支撑。本文通过分析、梳理《周公之琴舞》简文文本,及在对其所做笺注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传世文献,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周公之琴舞》展开系统性的专题研究:第一章节:首先对简文进行了梳理、释义并对有关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的研究作了整体性观照,概述了《周公之琴舞》简文的来历、简册年代、篇题及出土意义,以期对简文进行宏观方面的把握。第二、三章节:在诸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周公之琴舞》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包括对《周公之琴舞》的篇章结构进行梳理、解读。通过《周公之琴舞》与《诗经·周颂》进行比对分析,并以《周颂》中《敬之》篇与《周公之琴舞》第一部分进行辨别归纳,对学者争论的《周公之琴舞》是一组诗还是两组诗的问题进行探究,主要侧重于《周公之琴舞》的乐制、体例以及与乐舞之间的关系。第四章节:对《周公之琴舞》篇亡佚的部分和学界颇有争论的“孔子删诗说”进行关联进行分析并得出自己的论断。从文学的角度出发,对《周公之琴舞》的思想内容与时代意义、语言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完成《周公之琴舞》的系统性、完整性研究。《周公之琴舞》的出土问世对于传统诗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在集诸位学者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简文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和比较全面的对比研究。由此,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先秦文献中所蕴涵的历史内容及艺术魅力,多角度把握先秦文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