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随着人们对植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入,以及长期植物病虫害防治经验教训的积累,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技术或策略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植物病虫害防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植物病虫害防治能起到保障农作物稳产高产的作用,而且要求在植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够确保农产品的优质,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入WTO后,我国农业面临着众多的机遇和挑战。在种植业结构调整要求农产品无公害优质化、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的时候,化学农药的使用问题、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地摆在植物病虫害防治面前,均要求在植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而化学农药所具有的快速、高效、简便等优点使得化学防治在今后一段长时期内仍将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对社会经济行为主体的研究,为实现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无公害化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政策选择,是应对加入WTO各种挑战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基于上述观点开展研究,把对植物病虫害防治进行生态经济分析的中心放在经济行为主体的主客观行为上,分析他们各自对植物病虫害防治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来规范他们的不合理行为,以促进植物病虫害防治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生态特征、经济特征进行了论述,分析了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概述了在植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生态经济问题,并指出这些生态经济问题的产生,根源于人们在植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没有处理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只有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植物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第二部分回顾了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发展历史,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