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各种语言的语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拿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像越语和汉语一样,往往可以找到共同点。根据语言类型学理论,汉语和越南语中都存在“数+量+名”结构,这是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所以越南学生对“数量名”结构并不陌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其习得汉语“数量名”结构。不过不是说越南学生对“数量名”结构并不陌生就不犯错误,在这个结构上最所为难专门学汉语的越南学生就是量词,即使在越南语中有不少量词还是从汉语借用过来的,但汉语、越语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它们之间有很大差异,两种语言的量词系统也各有特色,彼此之间有同有异,母语因素在其习得过程中的影响并不单纯,因此很有必要对两种语言的“数量名”结构中的各个部分系统进行深入、全面的对比,弄清二者异同,以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本文在“数量名”结构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偏误分析法,对越南学生使用“数量名”结构时出现的偏误用例主要按偏误类型进行了分析。我们首先在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对搜集到的大量语料进行细心甄别,尽量剔除偏误的句子,然后对筛选后的偏误用例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在分类时力求做到把共性大于差异的归为一类,而把差异大于共性的分开来讨论。分析时,我们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本族人习焉不察而越南学生易出错的地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说明,给出了常用“数量名”结构中的“数、量、名”以及里面的各个结构使用时的一些具体的限制性的条件,以期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的能力。分析过程中我们主要对越语和汉语中的一些偏误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它们各自使用的不同条件。在对偏误用例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探讨了产生偏误的根源,指出除了母语负迁移这一主要原因外,还有诸如:所学有限目的语的干扰、教师和教材的讲解不充分、目的语本身的难度等等其他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中教材编写和教师讲解的不充分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以往的研究对此关注不够。最后我们根据以上的分析,从不同角度对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通过我们的分析可以提高对越南留学生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希望这些分析将有助于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