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墩果酸糖基化修饰及其抗稻瘟病菌活性的构效关系研究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d_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的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的三大病害之一,每年都造成水稻减产10%30%,并且降低水稻品质。而传统的化学农药存在着毒性大、污染环境和菌株易产生抗药性等缺点,因此,开发新型生物农药对防治稻瘟病具有重要意义。齐墩果酸是一个分布广泛、含量丰富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通过糖基化在C3-OH、C17-COOH和C12=C13等活性部分进行修饰合成其皂苷,不仅可以改善其极性小、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的不足,而且还可以大大增强或增添新的生物活性,其中所合成皂苷的糖链结构和某些特定基团是活性的关键部位。本文从糖基、含功能基团糖链等糖基化修饰,齐墩果酸苷元改造等综述了已经人工合成的205种齐墩果烷型皂苷的结构特点及其生物活性,探讨了皂苷中糖基的种类、数量、连接方式、连接位置,以及特殊基团与α-葡糖苷酶抑制活性、溶血活性、癌细胞抑制活性、抗菌活性等的构效关系,以期为齐墩果烷型皂苷的新药(包括农用化学品)开发提供分子设计的思路。本文是以齐墩果酸为先导化合物,以糖基三氯乙酰亚胺酯和溴代糖苷作为糖基供体,分别对齐墩果酸的C-3羟基和C-28羧基进行糖基化修饰,通过1H NMR、13C NMR确认,共得到了26个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包括3-单糖链皂苷14个,28-单糖链皂苷7个,3,28双糖链皂苷5个,其中,10个皂苷为首次人工合成,分别是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28-烯丙醇酯(Rha-8),齐墩果酸3-O-α-D-吡喃甘露糖-28-烯丙醇酯(Man-8),α-D-吡喃甘露糖齐墩果酸酯(Man-11),齐墩果酸3-O-β-D-吡喃半乳糖-28-烯庚醇酯(Gal-8a),齐墩果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28-烯庚醇酯(Ara-8a),3-O-β-D-吡喃葡萄糖-28-O-β-D-吡喃葡萄糖齐墩果酸酯(HYY-1),3-O-β-D-吡喃木糖-28-O-ɑ-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酯(HYY-2),3-O-β-D-吡喃半乳糖-28-O-ɑ-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酯(HYY-3),3-O-ɑ-L-吡喃阿拉伯糖-28-O-β-D-吡喃半乳糖齐墩果酸酯(HYY-4),3-O-β-D-吡喃半乳糖-28-O-β-D-吡喃半乳糖齐墩果酸酯(HYY-5)。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6种皂苷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活性。探讨了皂苷的糖基种类、糖基位置、糖链数量以及C-28位连接基团与稻瘟病菌抑制活性的构效关系:(ⅰ)齐墩果烷型皂苷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活性主要受糖基种类、糖基位置以及C-28位连接基团的综合影响;(ⅱ)齐墩果酸C-3位连接六碳糖有助于提高活性,连接甘露糖时活性最高;(ⅲ)齐墩果酸C-28位引入糖基和自由羧酸基一样均不利于提高抑菌活性;(ⅳ)齐墩果酸C-28位引入小分子酯链(如烯丙基)有助于提高皂苷抑菌活性;(ⅴ)齐墩果酸C-3位和C-28位同时引入糖基时,抑菌活性不变或降低;(ⅵ)我们认为,在齐墩果酸C-3位引入甘露糖等六碳糖,并增加C-3位糖分子的数目,同时C-28位连接小分子的酯链,是优化皂苷抗稻瘟病菌活性的分子设计方向,糖分子之间的连接方式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本论文综述了根瘤菌多样性、分类和多相分类技术的研究进展,在数值分类的基础上,利用PCR-RFLP技术对35株黄华属根瘤菌的16S rDNA,nodA和nifH 3个基因片段的指纹图谱进行了研
分别研究了溶磷菌株PI和PY的溶磷特性、不同培养条件对其溶磷能力的影响、以及菌剂对小麦和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在液体培养条件下,菌株PI溶磷率为40.57%;菌株PY在以植酸钠为唯一磷源时溶磷率为77.18%,以植酸钠和磷酸钙为混合磷源时溶磷率为42.73%,两菌株都有很好的溶磷能力。液体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初始pH、无机盐、培养温度、接种量以及混菌培养对两菌株的溶磷能力都有一定的影响,结果显示当
水稻的光合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生理代谢过程,对于水稻产量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在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水稻都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面对当今世界粮食短缺的现状,对于进行提高水稻光合作用速率的研究迫在眉睫。水稻光合基因的研究进展如此缓慢,主要是由于其测定指标Pn受坏境影响过大,而且是复杂的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现阶段报道的水稻光合QTL包含大量光合相关性状的初步定位QTL,很少有精细定位的QTL。本研究在初步
水稻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功能基因研究的重要模式植物。东乡野生稻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北抗寒能力最强的普通野生稻,尤其在幼苗、抽穗期能长期抗低温逆境胁迫。因此发掘一些与东乡野生稻抗冷相关的新基因,深入了解它们的抗寒机制,对提高水稻作物对低温的抗逆境能力,改良水稻品种和品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分子生物技术手段分析,从东乡野生稻冬季宿根c DNA文库中筛选鉴定Os
小豆起源于我国,在亚洲东南、东北部及喜马拉雅高地国家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也是我国主要食用豆类之一,其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丰富的钙、铁、磷元素。本文对野生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对保障长江中下游水量和水质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鄱阳湖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和水产、畜禽养殖地。周边农村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物不可避免的会对鄱阳湖造成威胁。为了解鄱阳湖滨湖区农村污染对鄱阳湖造成的环境影响,本论文在江西省重大科技专项“鄱阳湖科学考察”的资助下,调查了鄱阳湖滨湖区的农村生态环境(包括农村生活和社会经济状况)及农产品加工业(包括粮油加工业、畜禽产品加工业
采集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环境的土壤样品,并进行分离、筛选,获得一株可高效降解PHB的细菌菌株DSDY050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其属于假单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上的重要害虫。在我国分布广泛,在短日照条件下以老熟幼虫进入越冬滞育。因此该虫是研究幼虫光周期诱导的滞育
白花檵木是一种广泛生长在中国南部和印度东部的金镂梅科檵木属长青灌木。它的叶,花和根在中国是传统药物,已被用于治疗腹泻,咳嗽病,出血,灼伤和各种疾病[1]。研究显示这种植物含单宁酸,黄酮和多酚类物质,这些可能是药效的主要成分。然而,该植物乙醇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很少研究。本项研究,使用牛津杯法,对白花檵木提取物进行抗菌活性测试,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物组分有抗菌活性,对这部分进一步提取纯化。通过多种柱层析分离
拟南芥,作为第一个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高等植物,到目前为止,仍有大量功能未知的基因有待我们去探索。随着反向遗传学的发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改进,这些功能未知基因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