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资源短缺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缺水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人民生活改善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致力于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成为许多水资源科学家长期不懈地工作,而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虚拟水理论对解决水资源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摸清国民经济的虚拟水生产和消费情况,首先要对国民经济体系中各产业的用水情况及用水关联进行客观评估。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水资源问题在我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选择北京市作为典型地区,通过投入产出方法摸清区域虚拟水输入输出情况,通过构建虚拟水-产业系统协同模型,分析区域虚拟水与产业系统协同程度,通过纵向集成方法查清虚拟水在各产业部门的转化运移的大小和方向。研究成果不仅对丰富虚拟水理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水资源管理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概述如下: (1)利用北京市投入产出表及水资源公报,构建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对北京市2010年用水效率、用水特性及虚拟水贸易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农业部门的直接用水效率为347.5m3/万元,远远大于其他部门,是用水效率最低的产业部门,农业主要消耗自然形态的水资源,对其他部门水资源消耗的间接拉动影响较小,在其余部门中住宿餐饮旅游业的用水效率也比较低,电子仪表业和其他制造业直接取用水的效率最高;北京市2010年虚拟水贸易净输入量为18.63亿m3,其中虚拟水输出部门有其他服务业、煤炭采选业、机械设备工业、建筑业、住宿餐饮旅游业,其余部门为虚拟水输入部门。 (2)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虚拟水-产业系统协同模型,分析1992~2010年北京市虚拟水—产业系统协同程度。结果表明:由于1995~1997年及2007~2010年产业系统是有序的但虚拟水系统是无序的,北京市1995~1997年、2007~2010年虚拟水—产业系统发展不协调,而在1992~1995年、1997~2007年间虚拟水系统和产业系统均是有序的,所以这些年间系统是协同发展的。 (3)计算北京市1992~2010年各产业部门的纵向集成消耗,比较水资源直接消耗和纵向集成消耗。结果显示:北京市农业的直接耗水量远大于其纵向集成消耗,建筑业与农业恰恰相反,可表明农业部门用水向经济系统的其他部门转移;而建筑业则从整个经济系统中的其他部门转移虚拟水。 (4)基于产业用水关联分析方法,计算北京市1992~2010年各产业部门用水关联效应。结果表明:农业的内部效应很大而净后项关联很小,即农业用水大部分来源于自身的产品交换,从其他部门净输入的虚拟水量很少,而净前项关联比较大,说明农业向其他部门转移虚拟水;工业的净前项关联和净后项关联均比较大,但前者大于后者;建筑业净后项关联所占比重很大,而净前项关联比重很小,说明建筑业几乎完全依赖于经济系统中其他部门为该部门输入虚拟水;第三产业的净后项关联和内部效应均较大,即第三产业直接消耗的水资源大部分用于自身生产,但是这部分水资源并不能完全满足自身的最终需求,而是从整个经济系统中输入大量的虚拟水。 (5)测算北京市各产业部门间虚拟水转化运移的大小及方向。结果表明:农业是最大的虚拟水净输出部门,向其他三个产业部门均有不同量的虚拟水输出;工业是虚拟水净输出部门,从农业转移一部分虚拟水,但同时也向建筑业和第三产业转移虚拟水;建筑业是严格意义上的虚拟水输入部门,不向任何产业部门转移虚拟水;第三产业只向建筑业转移少量的虚拟水,而从农业和工业转移大量的虚拟水,因而第三产业是虚拟水净输入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