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竞技体育的竞争是政治、经济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的竞争,也是竞技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体现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竞争。竞技体育的历史发展证明,竞技体育要想获得发展,必须以后备人才的培养作为基础,已是世界体育界的共识和发展趋势。河南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承载着河南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任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篮球项目的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旨在为河南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篮球项目的建设和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河南省体育局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深化改革提供意见和建议。
本文经过调查分析研究得出结论:⑴“基地”运动员接受系统训练的时间相对较晚,在年龄构成与理论上存在一定差距;队员毕业后出路狭窄、文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导致从事篮球训练的队员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所下降,从而使河南省在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输送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断裂。⑵“基地”运动员在训练时间上有一定保证,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比赛场次欠缺、形式单一导致运动员缺乏比赛经验,也制约着队员篮球竞技水平的提高。⑶“基地”篮球项目后备人才能正确对待训练且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较高,但是缺乏对文化课学习的兴趣,学训矛盾依然存在。⑷“基地”教练员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太科学,受职称的指标限制,教练员缺乏训练的积极性;教练员在科研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缺乏完善的教练员培训制度。⑸“基地”缺乏专业的医疗保健人员和运动康复人才,对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非常不利。⑹“基地”训练场地及设施不能满足训练的要求。“基地”训练经费不足导致队员参加比赛较少。
本研究针对目前的这些现状,提出了如下建议:①从思想上认识到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对我省篮球水平的提高的重要性,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遵循篮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律,建立和完善由体育、教育部门和社会共同培养的多元化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努力达到竞技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②“基地”要坚持篮球运动员选材的科学性、全面性;发挥优势,优化“体教结合”培养模式,注重文化课的学习,解决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两者的矛盾,提高运动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制定从小学到大学各学段教学的优惠政策,完善运动员就业保障体系。③增加“基地”运动员比赛场次,提高比赛层次,为运动员参加比赛多创造机会。坚持“以赛代练、赛练结合”,以此来检验队员的训练水平,提高队员的技战术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④加强“基地”教练员队伍建设,完善教练员培训制度,提高教练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使教练员在年龄结构和职称构成上逐渐形成较为科学的构成比例;加强教练员的学习培训和交流,坚持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提高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和训练质量。建立合理的考评制度;根据教练员输送队员的层次和水平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⑤加强“基地”医务监督,引进专业的医疗保健人员和运动康复人才,配足配齐医疗保健器材和设施。⑥增加基地资金投入,完善、优化“基地”训练场地和设施条件,“基地”经费使用明细化,实现自主“造血”功能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