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讨新型超长效胰岛素1316A对大鼠的降糖效果及Th因子的变化,为这一新药物的研发、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方法: (1)大鼠分组:正常SD大鼠8只为正常对照组(A组),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B组)、德谷胰岛素药物对照组(C组)和新型超长效胰岛素1316A实验组(D组)。 (2)药物干预:A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B组皮下注射专用溶媒每日一次;C组皮下注射德谷胰岛素每日一次;D组皮下注射新型超长效胰岛素1316A,每两日一次;根据大鼠体重调整药物剂量,连续6周。 (3)指标检测与观察:实验期间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并于药物干预前、药物干预后3周、药物干预后6周测大鼠的体重、空腹血糖。药物干预6周后检测外周血HbAc1含量(%),光镜下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胰腺TNF-α;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2、IFN-γ、TNF-α、IL-10、IL-17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数量。 结果: (1)一般情况:实验过程中D组大鼠一般状况良好,“三多一少”症状得到了改善,D组大鼠体重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在第3周(247.00±10.73g)时体重较第2周(252.58±25.30g)轻,然后继续上升,第4周(265.68±19.38g)及第6周(270.08±19.35g)体重显著高于B组,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D组摄水量、进食量、排尿量均低于B组; (2)大鼠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药物干预后 D组大鼠第7天(6.85±3.78mmol/L)、21天(2.50±0.35mmol/L)、42天(8.50±9.98mmol/L)血糖值缓慢下降并呈现出平稳的趋势,均低于B组,与B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C组与D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7%以下,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B组的糖化血红蛋白>9%; (3)胰腺组织HE染色与TNF-α免疫组化结果:胰岛素1316A干预6w后D组大鼠胰腺组织HE染色见胰岛组织较为完好,与A组的胰腺组织相似,且视野中胰岛组织境界清晰,细胞大小正常,形态饱满,胰岛内毛细血管丰富,胰岛岛内细胞核形态基本正常;D组与 C组相比,D组胰腺病变较轻,但细胞浆较疏松,染色较淡,细胞边界较清晰;大鼠胰腺组织TNF-α免疫组化结果D组大鼠胰腺组织中TNF-α黄染率较低。 (4)Th细胞因子检测结果: ①D组药物干预6周IL-2含量(0.46±0.13ng/ml)较药物干预前高(0.30±0.02ng/ml),药物干预6周时D组高于B组(0.26±0.03ng/ml); ②B组药物干预6周INF-γ含量(161.03±15.98pg/ml)较药物干预前高(142.94±9.88 pg/ml),D组药物干预6周(133.28±5.26pg/ml)较药物干预前(145.80±9.51pg/ml)低,干预6周时D组低于B组; ③B组药物干预6周TNF-α含量(2.41±0.11ng/ml)较干预前高(1.70±0.12ng/ml),D组干预6周(1.31±0.06ng/ml)较药物干预前(1.72±0.20ng/ml)低,干预6周时D组低于B组; ④D组药物干预6周IL-10含量(1.53±0.25ng/ml)较药物干预前(1.24±0.15ng/ml)高,干预6周时高于B组(1.08±0.22ng/ml); ⑤D组药物干预6周时IL-17含量(1.18±0.11ng/ml)低于B组(1.32±0.19ng/ml)具有差异。 (5)Th17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药物干预6周时D组Th%(0.88±0.19)低于B组(1.41±0.23)具有差异,高于A组(0.66±0.10)无明显差异。 结论: (1)新型超长效胰岛素1316A能改善1型糖尿病大鼠“三多一少”症状; (2)新型超长效胰岛素1316A对1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有一定效果; (3)新型超长效胰岛素1316A对1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胰岛B细胞具有一定修复作用; (4)糖尿病大鼠Th1、Th17炎性细胞因子明显升高,新型超长效胰岛素1316A干预可以降低炎性细胞因子; (5)糖尿病大鼠Th1、Th17炎性细胞因子受到Th2细胞因子调节,其负调节作用可以改善T1DM大鼠IFN-γ、TNF-α、IL-17介导的炎症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