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Terry于1942年首先发现并提出,当时推测这种纤维增生膜为先天性晶体血管膜的遗迹。随着临床的观察,发现其并非先天异常,目前公认的ROP的根本原因是早产和低体重,以及产后的高氧环境。另外一氧化氮(NO)及其合酶(NOs)密切参与神经及血管的过氧化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而且,NO还是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NO及其合酶在ROP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实验材料方法 应用新生的Wister大白鼠272只眼。日三次检测氧浓度。将新生wester大白鼠与母鼠一起置于吸氧箱中,给与80%氧浓度吸氧,分别以生后吸氧1,2,4,7天为实验1,2,3,4组,分别以生后连续吸氧7天,而后置于空气中饲养1,2,4,7天为实验5,6,7,8组。以连续在空气中饲养1,2,4,7,8,9,11,14天的新生鼠为8个对照组。实验组每组8只眼、对照组每组4只眼用于视网膜NO的检测;实验组每组8只眼、对照组每组4只眼用于视网膜NO合酶的检测;实验4组、对照4组、实验8组、对照8组各10只眼用于视网膜血管观察;实验5、6、7、8组每组6只眼、对照5、6、7、8组每组4只眼用于病理切片检查新生血管。 结 果 1.氧浓度的检测 氧浓度为 80.17 dl.885呢 2.视网膜血管的观察 在实验4组,墨汁灌注的视网膜可见视网膜主干较对照4组明显变细,且对照组视乳头周围可见到视网膜毛细血管,而实验组视乳头旁几乎未见到毛细血管。且在对照组毛细血管发育已较为完善,而在实验组我们发现在毛细血管的周边区血管稀疏,且有较多明显的渗漏点。 实验8组与实验4组相比视网膜血管主干已明显增粗,视乳头旁的毛细血管也已发育,但与对照8组相比,视网膜血管主干仍较细。整体观察可以见到实验组视网膜血管发育明显较对照组差。 3.视网膜病例切片 我们仅在实验7S两组各见到一例视网膜新生血管。 4.视网膜NOJOS的变化 实验组视网膜的NOS在生后的前4天表达水平较低,而第7天迅速升高,第8天达到最高值,而后虽有所下降,但仍保持一个较高水平,其NO的含量与NOS的变化基本相似。然而在对照组,NOS水平在前4天较低,但低于实验组,第7天也开始上升,但幅度明显小于实验组,其高峰出现在第 11天,相对应的 NO含量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但高峰出现在第14天。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视网膜NOS含量从第2天开始即有差异门<o.05厂第4天开始差异显著瞩<o.0门;而*O从第二天就有明显差别汀<0.01人 ·2· 讨 论 随着新生儿的护理水平的提高,ROP有流行的趋势。目前公 认的ROP的根本原因是早产和低体重,这是与视网膜血管发育密 切相关的:自胚胎4个月起视网膜血管自视盘开始向周边生长,7 个月达到鼻侧周边视网膜,由于颖侧视网膜距视盘较远,血管一般 在妊娠足月时方能达到颖侧周边部,因此早产儿视网膜的血管尚 未发育完成,这就成为ROP发生的基础。 一氧化氮作为大气中的组成成分是近二十年才进人生物科学 工作者研究视野的。机体内的一氧化氮是通过一氧化氮合成酶的 氧化作用合成的。大量文献已证实视网膜各层组织中存在着一氧 化氮合成酶,它不仅存在于神经细胞而且存在于色素细胞、无长突 细胞、节细胞、内外丛状层和光感受器中。 在我们的研究中一方面发现吸氧后视网膜血管变细、闭塞,以 及出现无血管灌注区,而后出现新生血管;另一方面,发现NO及 其合酶在吸氧后增加。新生儿与成人不同,他们缺乏在高氧环境 下调节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的能力。这不是因为缺乏血管收缩的 因子,而是过多地形成了血管舒张的因子,结果是自由基增加,过 氧化,在这种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将受到损伤,那么最终的结果将 是血管闭塞。 目前有证据显示NO衍生的氧化物如过氧化亚硝酸盐,可能 在局部引起氧化损伤。ROP的病理过程揭示了在未发育成熟的 微血管床上血管过度增生和塑型,这些研究或许会在广义上对新 生血管发育研究有帮助。近来的研究提示VEGF和PEGF在此病 的血管闭塞中起作用,VEGF是很重要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其缺乏会造成内皮细胞的凋亡和回退。有学者的研究表明NO会 抑制 VEGF在动脉和肺的表达,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 NO升高时 ·3·一VEGF降低,造成血管闭塞。 当停止吸氧几天后,我们有理由相信是由于视网膜缺血缺氧,刺激视网膜血管迅速发育,可见到新生鼠视乳头附近的毛细血管基本达到正常水平,但在周边依然存在无灌注区,而这时,视网膜NO及其合酶水平仍很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