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可见光响应纳米光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kevin_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日趋严重,难降解、有毒、有害有机物目前引起的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在工业和家用废水中常常发现有机污染物,但是用传统技术很难将其处理。随着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心与日俱增,污染物治理新方法不断被推动和发展,世界各国已经开始重视如何有效利用太阳能治理污染。光催化氧化技术氧化效率高,反应速度快,对多种有机污染物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并且可有效利用太阳能,绿色环保,是一种深度氧化技术。其中,二氧化钛改性和多元复合催化剂能达到大范围的光响应,高效率的电荷分离,充分吸收利用太阳光的要求,目前在光催化领域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论文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做积极的探索。简要地概述了光催化技术,探讨了影响光催化性能的重要因素,对光催化剂目前在国内外的改性情况和多元复合氧化物的最近进展以及可见光化研究开展了详细的综述,并对光催化技术处理染料废水和抗生素污染物的研究进展做了阐述。在总结前人工作经验研究,充分了解有机污染物和光催化剂的物性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本论文采用较为简单的制备方法成功合成了两个系列的新型纳米光催化剂,一类是稀土和非金属元素共掺杂改性TiO2系列;另一类是三元复合半导体(非TiO2基)系列。详细表征了其结构、形貌、光吸收特性和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了光催化剂催化活性所受制备工艺和反应条件的影响,并选取染料废水一活性艳蓝19和酸性蓝62,抗生素类药物—磺胺嘧啶和金霉素作为目标物,以含有目标物的实际水源水为研究对象,在模拟太阳光下,研究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光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和动力学规律,探讨了光催化剂降解机理和过程。通过上述研究,本论文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和有用的结论,为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应用提供了依据。本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所述:1.镧、碘共掺TiO2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采用沉淀-浸渍法合成了镧、碘共掺TiO2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并通过XRD、BET、TEM、XPS和TG-DSC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XRD, TEM和BET的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镧或碘掺杂TiO2纳米光催化剂而言,在350℃下焙烧2h制得的La/I/TiO2纳米光催化剂粒径较小且比表面积较大。同时,测试表明元素离子掺杂TiO2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晶体的生长和团聚,本实验中稀土元素镧的最佳理论掺杂浓度为1.5%,通过镧、碘的共掺使得抑制作用变得更强。通过XPS光谱可以断定所制备的掺杂催化剂中Ti元素主要以Ti4+存在,一部分I5+进入晶格中取代了Ti4+,La3+主要以La2O3的形式富集在TiO2的表面,La2O3覆盖在TiO2的表面可使光生电子和空穴进一步分离。同时,研究发现在热处理过程中由于一部分稀土离子进入TiO2的晶格中取代部分Ti4+而导致局部的晶格畸变,并抑制了晶粒的增长。另外,根据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可以得出,相比未掺杂改性的纯TiO2而言,光催化剂的最大吸收边在经掺杂改性后都向可见光区产生不同程度红移,但并没有削弱在紫外光区的吸收,此发现为光催化剂在模拟日光下有效进行光催化氧化反应提供了新的视野。2. La/I/TiO2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研究以氙灯为光源,以活性艳蓝19和磺胺嘧啶为模拟废水,对镧、碘掺杂TiO2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活性进行评价。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于350。C下焙烧制备的La/I/TiO2纳米催化剂在模拟太阳光照下能够有效地降解活性艳蓝19染料废水和磺胺嘧啶类药物废水,并且两者的降解反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可以证明La/I/TiO2纳米粒子具有优越的可见光催化能力。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当活性艳蓝19初始浓度为50 mg/L,溶液pH值范围在3-7,催化剂投加量为1.0 g/L时,光照80min, La/I/TiO2纳米光催化剂对活性艳蓝19的降解效率达到98.6%,TOC基本去除完全,显示了较好的催化活性。在不同光源下催化实验表明,在模拟太阳光体系中活性艳蓝19的降解能力要由于其他体系,可能的原因是反应中间产物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大量累积会导致催化剂中毒,而模拟太阳光中的紫外光部分对其具有比较好的矿化作用,从而避免了反应中间产物的累积。光催化降解实际工业印染废水的试验表明:La/I/TiO2纳米光催化剂在一定的反应时间内,能够完全去除印染废水的色度,同时也会降低CODcr值,达到90%左右。La/I/TiO2纳米光催化剂在模拟太阳光下也显示了较好的光催化降解磺胺嘧啶的能力,模拟太阳光照射90 min后,SD降解率可达到近90%,证明La/I/TiO2光催化氧化能够有效降解水中的低浓度磺胺类药物。La/I/TiO2纳米粒子对SD的降解机理是在羟基自由基的作用下进行的,活性-OH攻击SD的S-N键以及C-S键,脱去O=S=O,同时分子结构发生重组,生成4-(2-氨基吡啶-1(2H)-基)苯胺,然后再通过不同途径进一步矿化。经过多次使用后,La/I/TiO2纳米光催化剂仍有较好的催化活性,预示着La/I/TiO2纳米催化剂工业化前景广阔。3.纳米La/CuO-SnO2三元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活性研究作为一种n型半导体,纳米SnO2光学、电学及催化性能独特,且晶体结构与金红石TiO2相似。实验选用SnO2与CuO和La2O3复合,采用条件温和、操作简便的共沉淀法合成了La/CuO-SnO2三元复合纳米光催化剂。XRD、BET、TEM和UV-Vis漫反射等手段测试表明所制备催化剂的晶型、晶粒、对光的吸收性以及比表面积能都会受到焙烧温度显著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最佳热处理温度为450℃,当在该温度下焙烧2.5 h, CuO与SnO2摩尔比为1:1,La的掺杂量为2.0%时,制得的La/CuO-SnO2纳米复合光催化剂颗粒粒径较小、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平均晶粒大小为15.4 nm,比表面为110.35 m2/g,对可见光有一定的吸收,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以氙灯为光源,以酸性蓝62为模拟废水,对La/CuO-SnO2三元复合光催化剂的活性进行评价。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酸性蓝62溶液废水的降解反应速率常数随着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反而逐渐减小,并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此反应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当溶液pH值大小在5.35左右,酸性蓝62初始浓度为50 mg/L,La/CuO-SnO2纳米复合光催化剂投加量为1.0 g/L,光照反应120 min后对酸性蓝62溶液的降解率达到了97.7%,明显高于在同等条件下P25的催化活性。4.纳米La/CuO-SnO2复合光催化剂降解盐酸金霉素废水的光催化研究选取盐酸金霉素作为La/CuO-SnO2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氧化的对象,分析其光催化降解的可行性,采用实际水源水代替蒸馏水配置一定浓度的盐酸金霉素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反应。考察了溶液初始浓度、催化剂用量、溶液初始pH值、不同光源等因素的最佳条件,并且研究了添加氧化剂后对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对盐酸金霉素废水的反应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光催化剂催化降解盐酸金霉素的过程中,纳米La/CuO-Sn02复合光催化剂表现出较高地催化活性。对于初始浓度为50 mg/L的金霉素溶液废水而言,其最佳实验条件为La/CuO-SnO2的用量为1.5 g/L、溶液的初始pH值为3,在模拟太阳光下反应120 min,CTC降解率达到88.7%,COD、TOC降解较为完全,显示了较为显著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并且,光照反应40 min后BOD5/COD>0.3,明显改善了水质地可生化性能。添加氧化剂可以提高盐酸四环素光催化降解的效果。当加入浓度为300 mg/L的H2O2时,反应时间可大大缩短。盐酸金霉素的光催化反应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一级动力学数学模型。在光催化氧化过程中,金霉素发生了一系列反应,反应中间产物包括多种多环化合物,这些多环化合物继续被光催化氧化会进一步开环促使分子从大分子向小分子变化,进而被氧化分解,最后氧化成无机物。结果表明La/CuO-SnO2光催化剂对盐酸金霉素废水具有显著的可见光降解能力,有望进行实际应用。
其他文献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储量极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在未来的能源市场很有开发潜力,各国政府相继投入大量的人力及资金研究生产高效安全风力发电机
目的: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穿山龙总皂苷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其分泌IL-6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穿山龙含药血清(分别在培养系中加入20%,1
古村落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但在现代化进程中,古村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何既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古村落遗址,又能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使两者处于动态平衡循环发展状态
提出了铁塔基础混凝土冬季施工的一种经济可行、方便、适应性强的综合保温新措施,实施后效果明显.
随着3G时代的来临,手机阅读正成为阅读的新潮流,手机小说阅读是手机阅读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方式,手机小说阅读正慢慢为人们所接受。大学生在手机阅读用户中所
本文首先根据多种文献给出得到国际普遍共识的国家公园和世界遗产的内涵;再回顾一些国家公园保护和管理体制形成的历史;最后综述国外国家公园的管理现状以及关于国家公园管理和
回转寿司,以回转带为特色,是寿司餐厅的一种。以其便捷的服务、人性化的设施、上佳的口味,风靡全球。在世界各地,有日本料理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寿司。回转寿司,则是大众化寿司
<正> 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对树荫有着特殊亲切的感情,这主要是它能为人们创造一个较为舒适的环境。截至目前为止,一般仍以“树大荫浓”、“浓荫蔽日”等来形容园林树木的遮荫效
<正>1 病历摘要王某,女,40岁。2004年12 月9日初诊。有荨麻疹病史七八年,遇冷易发,发则周身皮肤起白色风团,瘙痒,服抗过敏西药量渐加大而效愈差。常感手足冰冷,冬季尤甚,咽喉
<正> 自从园林的发展越过了仅仅作为畋猎场所的阶段以后,它的内容也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而逐步多样化起来。园林已成为既是居住、避暑和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又是获得高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