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长治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了解该地区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及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分析该地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设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32名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并选取132名健康人群作对照。研究工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肖水源等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用SPSS14.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x~2检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本次调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51.64±17.54,与对照组(21.29±13.66)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来源、居住方式、原发疾病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年龄、家庭月收入、病程、年住院次数、心功能分级不同的患者生活质量不同维度或总分方面比较有明显差异。年龄大、家庭月收入低、年住院次数多、心功能分级高的患者生活质量比年龄小、家庭月收入高、年住院次数少、心功能分级低的患者生活质量差。病程越长患者的生活质量症状维度得分越高。2.本次调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42.11±7.34,与对照组(34.02±6.05)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来源、居住方式、病程、心功能分级、原发疾病的患者社会支持比较无明显差异。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年住院次数不同的患者社会支持不同维度或总分方面比较有明显差异。男性患者获得的客观支持比女性患者高;干部患者获得的客观支持比其他职业患者高;年龄越小患者获得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总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已婚患者获得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总的社会支持水平最高,未婚患者最低;家庭月收入越高,患者获得的客观支持越高;年住院次数越少,患者对支持的利用度越高。3.性别、职业、年龄、年住院次数、心功能分级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4.年龄、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来源、职业为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5.本次调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767。结论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体水平比对照组差。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社会支持为中等水平。3.性别、职业、年龄、年住院次数、心功能分级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4.年龄、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来源、职业为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高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