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肩负着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发展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使命,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能。“思修”课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如何更好适应其所处外在环境和内在主体特征、需求的深刻变化,如何取得更好的效果,既是本文研究的动因,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理论来对“思修”课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进行学理支撑。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形式,对武汉地区四个办学层次共11所高校的师生进行调查发现,“思修”课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取得了积极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到师生普遍认可、师生通过创新获得感普遍上升;但也同时存在“四个不够”的问题,即对学生需求和期待深切关注不够、对信息技术的深入运用不够、对课程内容的深度开发不够、对教师动力的持续激发不够;结合调查研究和有关资料,将武汉地区高校“思修”课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的经验归纳总结为“六个注重”,即注重集散结合、注重教学过程的延伸和管理、注重服务区域发展和挖掘特色资源、注重融入办学理念和面向人才培养、注重以研究促教学和应用、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提出促进“思修”课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要以学生需求、信息技术、内容为重点,同时激发“思修”课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动力。
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理论来对“思修”课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进行学理支撑。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形式,对武汉地区四个办学层次共11所高校的师生进行调查发现,“思修”课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取得了积极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到师生普遍认可、师生通过创新获得感普遍上升;但也同时存在“四个不够”的问题,即对学生需求和期待深切关注不够、对信息技术的深入运用不够、对课程内容的深度开发不够、对教师动力的持续激发不够;结合调查研究和有关资料,将武汉地区高校“思修”课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的经验归纳总结为“六个注重”,即注重集散结合、注重教学过程的延伸和管理、注重服务区域发展和挖掘特色资源、注重融入办学理念和面向人才培养、注重以研究促教学和应用、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提出促进“思修”课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要以学生需求、信息技术、内容为重点,同时激发“思修”课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