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师职业认同的叙事探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47105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拥有广袤的土地,也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数量,在我国近年来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目标的进程中,培训受到了高度关注。作为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培训因具有强大的“造血”功能而引起企业的重视。随着培训业的升温,培训的主角—培训师也日渐走红,被称为是“21世纪中国最有吸引力的职业之一”。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培训师们付出的精力和努力、面临的高难度挑战和高频率压力是其他职业人不能比拟或感受的。此时,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认同,显得十分重要与必要。然而,目前国内尚未出现以培训师职业群体为对象的职业认同的系统性研究。因此,本研究希望以培训师为研究对象做探索性尝试。本研究根据叙事探究的方法论,对4位从业5年以上的培训师进行了访谈,从中选择了一位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得到以下三点初步结论:1、培训师职业认同的形成经历了光环-清晰-反思-执著4个阶段。2、培训师职业认同包含5个要素,分别是职业认知、职业评价、职业情感、职业行为和外在被认同。其中职业认知、职业评价、职业情感、职业行为是一个递进的过程,而外在被认同是其他四个阶段的参照物,对它们有制约作用。3、外在被认同产生的制约作用形成培训师职业认同的机制。培训师的职业认同,不是由个体单纯地建构完成的,而是一个不断参照“外在被认同”后修订的结果,是在一种“被认同制约下的职业认同”。根据研究结果,笔者同时思考了“如何让培训师获得更高职业认同”的策略。首先,清晰、全面、理性地认识自我和职业是进入培训行业的最佳前提,能缩短成为优秀培训师的周期。其次,强调自上而下对培训观念的革新,倡导从系统的角度来定位培训,是创造利于培训生长的环境,促进培训师职业认同的重要环节。
其他文献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随着对新课改教材的进一步了解,特别对政治文明、经济成长、思想文化三个板块的关系逐渐有所认识后,自然不得已发其覆,新课改将知识板块化,并非将知识"碎
日本与中国同属东方文化圈,在教育观和考试制度方面有许多相同、相似之处,具有很强的可比性。中日两国都十分重视高考在选拔人才中的作用,都不断致力于高考制度的改革,以期探
<正> 一、什么是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动力理论是研究群体活动的内部机制的理论,它以动态的和系统的观点,分析和研究群体中人与环境两个方面的诸多因素,及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和
我国的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口众多、地形复杂,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发展都极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优内陆边疆地区、汉族人口聚居地区发展优于
不同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各不相同,性格也各异,班主任在与不同性格的学生接触、进行培养教育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因人而异。对于性格倔强、对老师有抵触情绪的学生更要
"立马"本表示"停马、驻马",随着时间推移,意义和作用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本文从历时这一角度对"立马"进行分析,旨在找到它的演变轨迹,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韩国生活体育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生活体育在实践中有体育设施缺乏、财政贫乏、体育团体结构性问题的存在,通过分析韩国生活
Ericcson等人提出熟练记忆理论(SMF,Chase&Ericsson,1981,1982)及长时工作记忆理论(LTWM,Ericssion&Delaney,1998,1999;Ericsson&Kintsch,1995;Ericsson,Patel,&Kintsch,2000)
在中国历史几千年的长河中,岳飞可谓是一名杰出的英雄。他的思想中所体现出来的高尚情操一直都倍受整个中华民族的爱戴,而他作为中华民族脊梁的存在更是深深在各个历史阶段,
家园合作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了促进家园合作的三项有效策略,即多元化学习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平等化沟通增强家长的合作意识、互动化活动改进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