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国减贫工作的重点,农民增收的实现刻不容缓。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农业农村改革,在顶层设计方面作出全面部署,极大释放了农业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更是直指农民贫困问题,为农民脱贫、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指导思想。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由于长时间受到资源禀赋、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薄弱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是青海省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任务最艰巨的地区,农牧民收入水平低、增收速度缓慢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通过深入研究三江源地区农牧民增收的掣肘因素,探求如何增加贫困农牧民收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在公平的基础上拓宽农牧民增收的渠道和途径,从而缩小该地区的收入差距,以期实现农牧民收入的有效增长,实现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从三江源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出发,研究“十一五”以来农牧民收入状况。在此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和城乡居民收入比这三个指标对农牧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客观测度,另一方面通过调查问卷对农牧民收入主观公平感进行测度,二者结合完成对三江源地区农牧民收入公平性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农牧民人均年收入的增加,农牧民内部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然有缩小趋势,但差距仍然很大;收入的高低与农牧民结果公平感呈正相关,收入增加,结果公平感增强;收入减少,则公平感下降。基于实证分析结果,从制约农牧民增收的因素着手,重点探讨农牧民收入公平性缺失的表现:教育不公平导致农牧民因人力资本积累欠缺而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机会不公,生态补偿、社会保障等国家政策的不完善使得弱势群体的生活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存在政策执行效率弱化等规则方面有失公平的现象。基于以上分析,构建一套公平视角下农牧民增收机制和相关配套对策,以期帮助该地区贫困农牧民脱贫,实现收入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