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CMOS工艺可控硅结构静电防护器件设计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uanliu_b06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静电成为了影响集成电路可靠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在集成电路芯片的测试、封装、运输等各种环节中,由于静电的存在,芯片的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面临非常大的挑战。据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统计,因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造成的芯片失效占到集成电路失效总数的58%。所以,芯片的静电防护变得迫在眉睫,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一个重点。常见的ESD防护器件主要有二极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OS)、可控硅(SiliconControlled Rectifier,SCR)等。在低压CMOS工艺下,二极管占用版图面积过高,ESD综合性能偏低;MOS管鲁棒性低、单位面积失效电流小。而SCR器件具有更高的鲁棒性、更小的实现面积以及更低的寄生电容,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同时SCR器件存在触发电压过高和维持电压过低的缺点,针对这些缺点,国内外的研究主要从优化器件结构、改变触发方式和版图实现形式等角度来开展,如MLSCR、衬底触发技术等。本文在0.18um CMOS工艺下对低压可控硅器件进行了设计和优化,具体工作如下:(1)设计了一种内镶二极管串的LVTSCR结构。从传统的单向SCR器件入手,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流片和测试分析。TLP测试数据表明传统SCR器件触发电压高达18.89V,而维持电压却只有3.83V,不满足工作电压5V的要求。针对过高的触发电压,LVTSCR通过提高触发面的掺杂浓度来降低触发电压,触发电压由18.89V降低到12.23V。针对过低的维持电压,设计了一种新型内镶二极管串的LVTSCR结构,使维持电压提高到5.20V,满足了工作电压5V的要求。(2)从器件版图和结构两个角度对双向SCR器件进行了性能分析和结构优化。A.现有文献中DDSCR版图对器件性能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设计了指状DDSCR、跑道形DDSCR和蛇形DDSCR三种不同的版图实现形式,并对器件维持电压、触发电压、失效电流等方面的综合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指状DDSCR的综合评价品质因子最高,为2.539。B.优化传统DDSCR器件结构,将器件阳极和阴极的P+/N+掺杂区分段交错放置,通过改变DDSCR中寄生三极管的发射极注入效率来提高维持电压。经TLP测试,优化器件的触发电压为12.6V,维持电压为6.91V,在缩减版图面积的同时满足了工作电压5V的要求。
其他文献
谁是牧师工作的第一个对象?或者,谁是牧师牧养的第一人?是牧师自己,牧师要牧养群羊,首先要自牧。2008年的《天风》开辟了一个栏目,叫自牧园。这个园地就是让我们做牧师、传道的可以
期刊
对YG8硬质合金镶套结构进行了设计改进。改进后提高了加工合格率,消除了原有的安全隐患。
底栖硅藻是河流生物监测的重要研究对象,已被广泛用于河流生态健康评估。但在我国,由于起步较晚,可用于不同地区硅藻生物监测的种类名录还很不完整,很多地区缺少相对完整种类
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AliJavey团队研究出的一种新型可穿戴传感器可测量汗水中特定分子水平,从而获得个人生理和健康的实时信息.一项新研究介绍了一种新型可穿戴传
介绍微型燃气轮发电机组的基本概念、开发及技术发展状况,讨论微型燃气轮发电机组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
根据近十几年来学术界对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创新的研究和探索,综述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体制障碍和创新思路,并对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创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目前,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就业形势严峻,招聘和求职已成为大学生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但是,现有发布招聘信息的网站或者软件多且杂,大学生在求职期间一般需要多次注册和登陆,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浪费其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且,现有招聘信息良莠不齐,夹杂着大量无用的招聘信息,让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难以分辨。这样一来,大学生在未进行面试之前便需要经历一番考验,费时费力。因此,如果将市面上的招聘信息进行整合
随着公司FTTH网络建设持续推进,加之未建ODN端口管理系统,对ODN资源端口的占用和释放缺乏有效管理手段,导致资源“沉睡”假象和资源不足假象。公司构建的FTTH-ODN资源管理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产活动逐渐广泛。在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近些年来,公共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同时,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条件极其复
筛选和培育耐盐植物是开发利用滨海盐渍土的重要途径。本试验在砂培条件下,研究不同稀释配比的海水(0、20%、30%、40%、50%、60%和70%)对藜麦植株生长、根系形态结构及生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