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及特征化合物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z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是一个多介质的环境,它是生物生长的基础,也是环境污染物的主要归宿之一。土壤中众多的生物化学过程是与土壤活动分不开的。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必然与土壤各种组成发生相互作用,其中土壤溶解性有机质与土壤微生物是影响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与转化的最重要因素。土壤污染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动态与结构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来源、转化与动态有着重要的影响,但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 本文采用微生物选择性抑制的实验室模拟与田间实际污染土样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动态指标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残留产物的指标氨基糖,考察土壤污染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产量及动态的影响,以及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微生物生物量、土壤氨基糖和土壤有机质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不同研究的污染类型、污染持续时间的长短、土壤的管理措施,以及土壤生物区系的组成会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微生物生物量和氨基糖的含量及分布产生的不同的影响。 氨基糖在土壤中有明显的残留,不适合用作常规和突发性土壤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或土壤有机质动态变化的指示,但可以指示长期土壤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变化,及微生物来源的有机质的积累研究。 污染土壤中土壤溶解性有机质与氨基糖,尤其是与胞壁酸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同时,它与土壤有机质,尤其是土壤有机氮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明土壤溶解性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质,尤其是含有有机氮的那部分有机质。 总之,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微生物生物量、土壤氨基糖和土壤有机质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揭示土壤污染对土壤有机质积累和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及污染土壤的改良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积极转型,致力于跨平台、多形态、全流程的新闻生产,力求实现新闻策划、生产、分发等流程的重构。2019年7月1日,由新华社推出的互动H5《致奋斗在脱贫战
<正>提到口碑,常涉及以下几个基本概念:口碑、口碑传播、口碑营销。这几个概念因看似都与"Word-of-Mouth"对应,因此在汉语中常被混淆使用。下面结合文献,对这几个基本概念作
<正>李克强总理在9月15日召开的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上提出要"实现宏观经济整体和微观产品服务质量的双提高"。这一观点与判断,将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整体经济
"夫随类赋彩,自古有能。如水晕墨章,兴吾唐代。"这是五代画家荆浩在其理论著作《笔法记》中作出的著名论断。很多人根据"兴吾唐代"的说法以及唐代无水墨作品传世的事实,认为
区块链中的信息保全与价值传递可以分为将信息保存到区块链中和将已保存的信息进行价值传递两大部分。当前中心节点在信息保全中已经出现易篡改和中心节点易损坏的问题,当信
盛唐诗实现了初唐提出的"文质彬彬"的文学理想。王昌龄在《诗格》中初步对盛唐诗学做了理论总结,并且赋予了"文"与"质"新的内涵,在文质关系上提出了"意境"这一审美范式,把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景观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内桥梁不再只是简单的交通通道,其在城市景观、市容市貌中的地位日益明显,尤其是随着桥梁建筑美学的发展,桥梁的外观构造形
<正>事物的发展轮廓,总是在不经意间变得清晰、柔和。十年前,当我们还在感慨互联网发展带给生活和消费以巨大转变的时候,我们或许没有想到,"没人上街不代表没人逛街"的电商"
本文结合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学研究课题组的研究实践 ,论述了胡塞尔现象学理论对于范畴和语义模糊研究的启迪 ,以此说明引入当代哲学理论中关于语言与认知的有益成果
<正>沉默半月后何以成新闻《底层的懦弱》是我发表在2011年第45期《新民周刊》上的报道,聚焦了2011年10月22日发生在深圳市宝安区河东社区的一起"联防队员"强奸案。我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