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残余位移分析与控制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917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次震害表明,经过延性设计的建筑结构,由于允许结构通过延性变形来耗能,在震后往往由于残余位移过大而不得不加固或拆除。结构的残余位移与震后是否需要加固以及加固的成本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结构震后残余位移逐渐引起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并已成为性能化抗震设计及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开展结构残余位移相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关于强震下结构残余位移的研究还不多,特别是在结构整体层次上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强震下单自由度体系的残余位移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基于残余位移的损伤评价方法。在其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典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研究强震下残余位移沿高度的分布规律,并以此提出残余位移控制的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对单自由度体系在中国四类场地120条地震波作用下的分析,研究了场地条件、屈服后刚度比、强度折减系数和周期对残余位移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场地条件、屈服后刚度比和周期是影响残余位移的主要因素,强度折减系数对残余位移的影响不大。同时利用克拉夫模型和捏缩模型研究了刚度、强度折减和混凝土开裂、钢筋滑移对残余位移造成的影响。(2)根据结构在震后残余位移、最大位移和滞回耗能的分布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结构的残余位移与最大位移、滞回耗能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基于此提出单自由度体系震后的损伤评价公式。同时根据残余位移的影响因素提出单自由度体系残余位移的计算公式。(3)针对2、5、9三种不同层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分析,得出框架结构残余位移沿层高的分布规律以及残余位移与最大位移的关系。根据结构残余位移和最大位移、滞回耗能的线性关系,引入结构每层重要性系数,提出了框架结构基于残余位移的损伤评价公式,同时提出残余位移的限值要求。(4)根据残余位移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在框架结构中加入防屈曲支撑、粘滞阻尼器和形状记忆合金来研究残余位移的变化规律,发现三种方式均对残余位移有一定的减小,其中粘滞阻尼器的作用更加明显,建议在结构中采用这种方式来减小残余位移。
其他文献
随着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仿真培训更加趋向复杂化、专业化以及自动化,电站的仿真培训系统就是这样的一个系统。评价系统是仿真培训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可以对学员的
目的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广泛应用于各工业生产活动中,职业人群长期暴露于ACR可发生感觉-运动型周围神经病。相关研究表明:ACR中毒可致神经组织内神经丝(Neurofilaments
信号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中的重要节点和组成部分,也是行人与机动车的汇集点与人车交通冲突多发点。全向行人过街模式(全向交叉口)为行人提供了一个可以全方向穿越交叉口的专用相位,完全分离人车动线,减少人车冲突,同时增加了交叉口的整体延误。2018年8月17日,北京市首个全向行人过街模式在石景山区政达路-鲁谷西街交叉口作为试点启用,可见北京市在未来会更多的将全向行人过街模式应用于实际交叉口。目前我国对于全
双线卷裙夜蛾(Plecoptera bilinealis),隶属鳞翅目,夜蛾科,其幼虫是珍贵树种降香黄檀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近年来,双线卷裙夜蛾虫害发生严重,而有关其基础研究尚未见报道。为
瑞香狼毒是草原毒害草之一,它凭借自身极强的抗逆性在草原上蔓延,破坏了草原的生态平衡。结合实验室前期进行基础实验对瑞香狼毒耐盐性的观测以及相关文献报道,我们选择依赖
研究背景心肌顿抑(myocardial stunning,MS)为心肌缺血后心功能障碍,常见于不稳定性/劳累性心绞痛发作后及各种心脏介入术后等,严重时可引发心衰甚至死亡。因此,寻找MS的有效
目的观察“调神开窍”针刺法对失语性卒中后抑郁患者干预的临床疗效,评价“调神开窍”针刺法对失语性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语言功能、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为临床失语卒中患者抑郁的预防、评估、诊断、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假针刺对照的设计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失语性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脑卒中及基础疾病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通过将体外转录合成一段与内源靶标基因同源的双链RNA(dsRNA)并导入生物体内抑制基因表达的技术,是目前研究基因功能最有效的工具。V-ATP酶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陆军面对的作战对象在不断变化。冷战时期,华约是美国最大的对手,华约和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已经没有国家可与美国单独对抗,
会议
随着化石能源的环境污染及其存量有限日渐枯竭等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领域飞速发展,其中太阳能电池越来越成为工业界和科研界的热点领域之一。在研制和生产的过程中,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