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尔滨风干肠是一种传统的中式自然发酵香肠,广受消费者喜爱。为了解风干肠加工过程中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和来源,本试验使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技术分析检测哈尔滨风干肠各加工阶段和各种辅料的挥发性化合物,发现其变化规律、探索其形成机理。然后使用选择性培养基从自然发酵风干肠中分离纯化葡萄球菌,按照发酵剂筛选标准筛选出优良葡萄球菌,并对其中产3-甲基丁醛的菌株进行鉴定,最后研究产香葡萄球菌的产香能力和机理并考察发酵肉制品生产工艺参数对其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分别从腌制后样品、日晒后样品和风干发酵后样品中鉴定出19、20、30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整个加工过程中鉴定出的挥发性化合物共有34种,主要风味化合物是柠檬烯,苯乙烯,己醛,乙醇,己酸乙酯和2-戊酮,同时还检测并鉴定出了3-甲基丁醛。这些挥发性化合物的生成可能归因于添加的酒、香辛料、脂肪氧化、氨基酸代谢、微生物活动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混合香辛料、姜粉、白酒中分别鉴定出49、48、12种挥发性化合物。(2)从自然发酵风干肠样品中分离出46株革兰氏阳性葡萄球菌,按照发酵剂筛选标准对其进行筛选并考察其产3-甲基丁醛能力,得到2株符合条件的优良葡萄球菌S18和S44。经形态学、API Stap生化鉴定和16S rDNA分子生物鉴定,S18为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 S44为缓慢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lentus)。(3)鉴于在发酵肉制品中木糖葡萄球菌为常用发酵剂菌种,故对本试验得到的木糖葡萄球菌S18产3-甲基丁醛的能力和途径进行了探讨,发现在模型系统中木糖葡萄球菌S18代谢亮氨酸产3-甲基丁醛的速度及产量均优于亮氨酸与核糖的Maillard反应,表明在风干肠中3-甲基丁醛的主要来源可能为微生物的作用。在模型系统中无论是否添加5’-磷酸吡哆醛,木糖葡萄球菌S18均能产3-甲基丁醛,说明木糖葡萄球菌S18可能通过氧化和转氨途径生成3-甲基丁醛。(4)发酵肉制品生产工艺参数对木糖葡萄球菌S18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pH5-8的环境中,S18能够生长,最适pH为7;在17-37℃条件下,该菌能够生长,在此范围内温度高则生长旺盛;在添加0-5%食盐的培养基中S18生长良好;S18能在添加0-150ppm亚硝酸盐的培养基中生长,但100ppm以上的亚硝酸盐浓度对菌株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