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西南地区是西南文化和中原文化的枢纽,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民族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村落景观以及浓郁的地域风情。该地区村落布局自然和谐,民居建筑造型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和风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可持续发展和风景园林学的理论为基础,遵循保护——发展——更新的系统思路,通过村落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研究,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传统村落景观的影响,归纳总结了村落景观的价值取向,并以鄂西南自然村落景观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生产性空间景观和生活性空间景观。结合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归纳总结出鄂西南村落景观的特点,并讨论其可持续发展策略。鄂西南村落景观的发展类型主要有三种:整体保留型、局部保留型和整体更新型。整体保留型村落景观的格局保留完整,景观破坏度较低,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局部保留型村落景观属于传统景观与新生景观夹杂相生的类型,处于传统村落向现代化村落转型的过程中;整体更新型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村落的消失,村落景观逐渐转变为其他景观类型。另一种则是由于城镇扩张,村落被纳入了城镇空间系统中,使得景观类型发生改变。三种类型的村落景观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论文针对三种类型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针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村落景观,通过选取典型的代表村落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整体保留型村落景观:恩施市滚龙村和咸丰县官坝村。从村落景观的地方风貌特色和保护价值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村落景观的特色保护分区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主要有琥珀式被动发展、生态博物馆式主动发展和旅游开发式被动发展三种方式;局部保留型村落景观:宣恩县小茅坡营村和恩施市的小溪村。通过调查和分析村落景观的现状特征,提出了村落景观更新的具体实施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主要有旅游开发式被动发展和规划渐进式主动发展两种方式;整体更新型村落景观:宣恩县卸甲坝村,通过调查分析村落景观的现状以及相邻城镇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村落景观规划的指导原则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主要有旅游开发式被动发展和规划渐进式主动发展两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