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广场健身舞开展的实证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love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场健身舞是百姓们锻炼身体、自娱自乐的一种集体舞蹈,作为这个时代的特殊产物,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社会上最流行、最有效、群众基础最广泛的健身项目之一,究其原因就在于它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了现代人对健康身体和精神文明的追求。广场健身舞承载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特色文化,由于它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理所应当的成为大众健身的重要内容。  本文以西宁市四个城区的广场健身舞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对其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全面了解情况,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意见,为西宁市广场健身舞的开展与完善提供参考,以促进西宁市全民健身更好的发展,同时也为其他经济薄弱,不发达的民族地区开展广场舞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西宁市广场舞参与者、指导者、组织机构的调查研究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西宁市广场舞参与人群以中老年为主,工人居多,女性参与人数大于男性,退休人员占多数;收入较为稳定,但是并不高,人均体育消费很低,主要用来缴纳会费;市民参加锻炼的时间较固定,经过一段时间锻炼之后,健康、情绪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2.人们参与广场舞的主要动机是锻炼身体,娱乐放松,此外他们选择广场舞主要是受到了本区域民族文化的影响;河湟文化下的广场健身舞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倾向,在各种文化长期的冲突和碰撞后归于融合,催生了具有西宁特色的创新广场舞。  3.西宁市广场健身舞组织形式多以群众自发为主,同时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政府较为注重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但是指导员在各区分布不够平衡,在教学时容易忽视传播科学的锻炼知识和方法,教法单一。  4.西宁市广场舞的场地设施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场地拥挤,存在安全隐患,音响设施质量不高,但是在避免扰民等方面西宁市政府部门采取了有效的调控措施,保护了市民的合法权益。  5.人们参与广场舞比赛表演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这与经费少、表演比赛特色不够、排练耗费精力等有关,同时也没有以比赛和表演为平台,借助有利条件打造自出自己的特色品牌。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较快,特别是中职教育规模实现了迅速扩张。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限制及生源质量的影响,中职教育质量呈逐渐下降的态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随着英语教学中交际法的普及,大学英语课堂逐步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呈现出互动性和多样性。然而,由于对交际法的片面认识和不恰当的运用,学生语言准确性问题同益凸显。本研
长久以来,无论是普通的语言使用者还是一些语言学家,都曾经对语言中的模糊现象持否定态度。但是,在美国科学家札德提出“模糊集”理论以后,这种现象有了很大改变。在此之后,许多语
前瞻记忆是指记住在将来某个特定时间执行先前计划的行为,由于它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它是不同于回溯记忆的一种新的记忆,但是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