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中英关系史是英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对此方面的研究尚不够完整深入。本文将着重以这个时期中英两国的官方关系为主进行研究和论述,主要涉及政治关系和一些经济合作及军事合作的内容,以求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创新,以新的思路和观点来解释这个时期的中英关系中的问题。英国在经历了18世纪末期失败的和平对华外交后,用武力强加给中国屈辱的近代外交。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使英国开始衰落的趋势愈加明显。由于英国依然在华有包括投资和租界在内的巨大利益,为了避免这些利益受到战争的损害,英国面对日本在亚洲的扩张,开始奉行绥靖主义政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的远东危机时期,英国利用其控制的国际联盟,以牺牲正义换取暂时的表面和平,无视中国的正义诉求。英国的做法不得不引起中国从政府到民间的警惕。与此同时,从一战后开始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对中日两国的照会,即“不承认主义”,使得中国政府和民众增加了对美国的好感。在中日全面开战后,英国仍然不能对中国给予有效援助。面对中国的求援,英国采取了直接拒绝或无限期拖延答复的措施,甚至一度迫于日本压力,制造了一些破坏中国作战的事件。直到欧战爆发前后,随着国际局势的紧张加剧,始终面对两线作战的危险,英国政府逐渐开始给予中国一些援助。但是比起美国同时期的援华行动,英国在维护列强在华主导权这方面已经处于下风。而且滇缅公路危机使得英国援华的进步意义也大打折扣。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得英帝国在远东也受到日本的侵略,共同的敌人使得中英这两个传统的有地区影响力和世界影响力的大国,最终结成盟友。由于国家利益上的根本冲突,更多的在于英国单方面地为了追求其国家利益而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使得中英的同盟关系是二战各种关系当中较为特殊的一条。双方虽有合作,但是始终贯穿大量矛盾和冲突。因此,英国最终彻底把列强在华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拱手让给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