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女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而日本受少子高龄化这一社会现象的影响,劳动人口急剧减少,日本越发重视女性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力量。为了促进女性的就业,社会各界积极出台各种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这种背景下,为了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借鉴日本的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帮助我国女大学生培养正确的就业意识,走出就业困境。在考察女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时,把握她们自身的就业意识尤为重要。尽管两国学习理工科的女大学生不断增加,但是多数女生仍然选择了学习文科。因此,本研究在整体把握现有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以中日文科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中国:214人,日本120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她们的就业意识及其影响原因进行了调查。在本论文的序论中,介绍了研究动机、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以及论文的结构。接下来的本论部分,共有四章内容,概括如下。第一章中首先解释了相关概念,其中包括职业的定义、大学生就业及其特征、职业生涯教育的简述。其次对先行研究进行了全面概括,在对以往学者对中日女大学生就业意识及其影响原因的研究结果概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课题。第二章从就业准备﹑就业目的﹑就业愿望﹑就业价值观以及社会性别意识等方面,介绍了中国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调查结果。第三章和第二章结构相似,从以上五个方面,介绍了日本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调查结果。第四章比较了中日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重点分析了产生不同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本论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两国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的相同点主要有两方面。(1)就业观方面,她们都憧憬“快乐地工作”,希望兼顾工作和生活。(2)她们都从传统的性别分工意识中解放出来,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关于相同点的原因,本文从中国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和日本女性的高学历化;母亲工作性质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意识的影响这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其次,不同点主要有四点。(1)中国女大学生向往进入大公司工作,而日本女大学生则倾向于加入中小企业。(2)在择业标准排序方面,中国女大学生的排序是“工资,实现人生价值和稳定”,而日本女大学生的排序则是“稳定,实现人生价值和工资”。(3)对于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中日女大学生的认识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点,40%的中国女大学生同意这一观点,而70%以上的日本女大学生则表示不同意。(4)尽管两国女大学生的大多数都倾向于结婚生子后继续工作,但是日本女大学生选择“结婚生子后专注于家庭”和“先辞职,在合适的时间重新开始工作”的比例仍远远高于中国女大学生。针对不同点的原因,本文是从社会和学校两方面论述的。其中社会方面从传统意识;经济水平;以及就业相关的政策法律这三方面给出了解释。学校方面是从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支援的角度论述的。基于以上原因,就如何促进我国女大学生就业,分别从社会、高校教育和女大学生自身三个角度提出了建议。由于本人知识水平不足,本论文还存在尚待解决的问题。今后若有机会继续研究,将会把理科女大学生纳入研究对象,扩大调查对象的范围,深入研究文、理科女大学生各自就业意识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