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磁带隙阻通带特性的喇叭天线研究与设计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18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无线移动通信需求的快速增长促进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发展。第五代无线网络的容量将比4G增长1000倍甚至更多,而毫米波频段的使用是使5G能够实现这种容量提升的关键推动力,因为毫米波频段可以提供超过1 GHz的连续频谱,并且能够提供每秒数千兆位(Gbps)的数据传输速率。另一方面,广泛使用的常规微波频段面临着频谱拥挤和耗尽的严重问题,毫米波频段具有丰富的可用频谱资源,这可以有效地解决由于微波频带中的带宽窄所导致的系统信道容量受限问题。由于毫米波频段的优势,通信系统中需要设计高性能的毫米波器件;又由于毫米波频段存在着雨衰大、传输距离短的劣势,需要研究微波、毫米波双频通信系统及相关器件来弥补毫米波通信的不足。针对上述分析,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矩形波导和毫米波器件连接时,不紧密连接造成的微小空气间隙对性能的影响是很大的,同理毫米波器件的相互连接中也有同样的问题。在实际毫米波器件的连接中,若要保证紧密连接,加工的难度大且价格高。因此提出了一种E面上的电磁带隙(Electromagnetic band gap,EBG)结构,并基于这种结构设计了间隙波导(Gap waveguide,GW)和矩形波导的转换结构。仿真结果显示相比于直接连接的方式,其对实际加工中可能出现的空气间隙有更好的容忍度。加工的转换结构显示了良好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76.4-109.1 GHz的频率范围内(带宽35.3%)回波损耗大于13dB,插入损耗低于0.6dB,证实了此结构的可行性,并可应用于毫米波器件的连接。2.圆极化天线因其具备抗极化失配和多径干扰的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长距离通信应用,例如雷达系统,电离层研究和卫星通信等。高性能的圆极化喇叭天线通常是由传输线、极化器和喇叭组成。而极化器部分在毫米波频段尺寸较小,通常需要拆分加工;天线的各个组件的连接也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损失。因此基于研究内容1的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E面上EBG的毫米波宽带圆极化喇叭天线。天线整体由馈电波导、矩形波导-方波导转换器、极化器、方-圆波导转换器、光壁喇叭组成,并于连接处加入了 E面上的EBG。其中极化器拆分为两部分加工,拆分表面加入了 H面上的EBG。加工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在75-110GHz的频率范围内(带宽37.8%)实现了回波损耗大于20dB,轴比小于2.5dB,平均增益19.18dBic,归一化副瓣电平低于-25dB。3.为了进一步融合微波的长距离、稳定传输的优势和毫米波宽带、高速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型双频传输线:带隙波导(Band gap waveguide,BGW)。其结构是由内部的槽间隙波导(Groove gap waveguide,GGW)和外部的矩形波导构成的,利用EBG单元的阻带将电磁波限制在中间的空心通道区域传输高频信号;利用EBG单元的通带使得电磁波可以在整个矩形波导中传输低频信号。加入转化结构后加工了背靠背(back-to-back)结构,测试结果显示传输线工作在低频6.8-8.05 GHz,高频71-86GHz,阻抗匹配良好且插入损耗低。在此传输线的基础上进一步仿真设计了一款双频喇叭天线,低频微波平均增益为5.7dBi,高频毫米波平均增益为18.4dBi。
其他文献
由于云服务对于流完成时间更加敏感,研究人员提出了很多拥塞控制机制来降低数据中心网络中的平均流完成时间。理论上,最短剩余时间优先调度策略可以实现最小的流完成时间。然而,现有的数据中心拥塞控制机制要么不能实现接近全局最优的最短剩余时间优先调度,要么难以实际部署。同时,数据中心中应用的快速发展导致其对端到端通信延迟的要求来到微秒级。因此,RDMA逐渐在数据中心网络中普及,以缓解传统软件协议栈处理速度慢造
为探索桃园生草对桃园土壤和桃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清耕处理为对照,进行了桃园不同生草方式比较试验.对桃园土壤养分含量、桃产量及果实品质等指标进行比较表明,桃园行间种植毛叶苕子、行间自然生草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也均能提高桃单果重,进而提高桃产量,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影响不显著.
采用“3414”完全设计试验方案,研究了陇东旱地玉米一膜两季秸秆还田栽培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探索其优化施肥模式,寻找最高产量时N、P2O5、K2O的最佳施用量及其组合.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预测值与N(X1)、P2O5(X2)、K2O(X3)的施用量三元二次回归方程为:Y=9420.968+7.699X1+8.738X2+47.622X3-0.002X1X2+0.011X1X3-0.018X2X3-0.014X12-0.014X22-0.582X32.其理论最佳产量对应的施肥量为:N 270.9 kg/h
为了优化旱作区玉米施肥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缓释氮肥和常规氮肥不同用量和施用时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施N 75~225 kg/hm2时,同一施氮水平下,缓释氮一次性基施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氮肥2次施肥,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呈先增后减趋势.在300 kg/hm2高施氮量下,常规施肥大喇叭口期追施具有明显的优势,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19.0%,缓释氮处理玉米产量有所下降.综合考虑,缓释氮一次性基施省工省时,符合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实际.
以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为指示品种,在定西旱作区利用光-生物降解膜进行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垄微沟覆膜种植的马铃薯折合产量最高,为54850 kg/hm2,较对照无垄平作增产32.6%;单株块茎重最重、单株块茎数最多,大薯率最高,为70.7%.综合考虑认为,在定西旱作区马铃薯生产中,宜选用光-生物降解膜进行大垄微沟覆膜种植模式.
为了给大田玉米苗期藜科杂草科学防治和预测预报提供参考,采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苗期露地玉米田藜科杂草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河西地区苗期露地玉米田藜科杂草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根据Iwao回归和Iwao理论抽样模型,得出其最适抽样模型为n=3.8416/D2(1.3602/(x)-0.1016),序贯抽样模型为T(1、2)=4n±3.828√n.
结合西和县半夏的生产实践,从基地选择、备种、播种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初加工等方面总结出了道地药材西和半夏现代高效栽培技术.
从农膜残留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呼吸作用、农作物生长发育及对土壤微塑料等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对农膜残留的治理进行了展望.
本文介绍了菠萝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路线,并根据其技术路线对年产100万株菠萝组培苗工厂的空间布局及主要设备设施应用进行了系统论述,在满足工艺要求、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做到节能高效,为类似项目的设计和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为了探究永磁电机在叶轮增氧机上的应用效果,了解配备永磁电机的叶轮增氧机的增氧性能,依据“SC/T 6009-1999增氧机增氧能力试验方法”检测程序,以增氧机标准水池作为试验平台,将配套三相异步电机型式的传统叶轮增氧机与配套永磁电机的永磁叶轮增氧机进行试验比对,通过影响叶轮增氧机增氧效果的影响因素叶轮直径、叶轮空转转速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永磁电机的叶轮增氧机整体增氧性能与传统的相比,增氧能力水平相当,动力效率高于传统叶轮增氧机.在同一增氧能力水平下,永磁叶轮增氧机输入功率相对较低,动力效率较高.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