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整治中参与主体的行为研究 ——以关中Y村为例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qj1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农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并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2018年2月颁布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正式拉开农村环境整治的序幕。本文依据国家—社会分析框架与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关中地区Y村环境整治过程的实地调查以及对该村庄环境整治主体的深度访谈,详细分析了在国家—社会情境中,基层政府、村干部、村民三方参与者在环境整治过程中的社会互动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各类参与主体行为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基于国家—社会视角,对其行为机制所折射的国家与农民关系进行讨论。研究发现,在国家—社会情境的影响下,以环境整治为代表的农村生活治理成为当代中国乡村治理的主要内容,在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基层政府、村干部、村民的行为表现出不同特征,其背后蕴含着不同的行为机制。作为政策主导的W街道办,其身份是国家政权在基层的代表,兼具代理型政权经营者与服务型政权经营者的双重角色,掌握着环境整治的方向和政令的发布,是环境整治工作的主要监督实施者与宣教者,在国家科层化运作体系中受到自上而下政策与考核的压力,遵循着在保护政绩基础上为人民服务的逻辑;村干部是农村环境整治的执行者和推动者,作为政府的“代理人”与村庄的“带头人”,在正式科层制与非正式乡村社会个体化的碰撞中,遵循着主动为己,被动利他的逻辑;村民是乡村环境整治的参与者与受益者,其表面上是环境整治的主体,但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发挥出主体的作用,在市场化对乡村社会秩序与传统习惯的冲击以及国家环境整治政策的新要求下,村民遵循着以己为重的逻辑,但同时也不得不遵守乡村的新规范。通过对不同参与主体行为机制的分析我们发现,在以农村环境整治为代表的生活治理背景下,国家的权力进一步向乡村社会延伸,治理内容深入农民的私人生活,村级组织逐步走向行政化。与此同时,村民的自主空间被压缩,主要表现为村民生活方式的规范化。国家希望通过对村民日常生活的规训来实现重塑乡村秩序,培育乡村共同体的目的。在以环境整治为代表的生活治理中,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呈现出“紧密背后的疏离”这一特征,其紧密性在于生活治理使得基层干部与村民联系的频率增多,且村民对国家政策的认可。其疏离在于大量的村内公共事务使得村级组织行政化,村干部成为科层体系中的一员,对上负责,农民缺乏利益诉求上升的渠道。
其他文献
本次翻译项目的源语材料选自吴晓波作品《激荡十年,水大鱼大》第九章。源语材料记录了中国企业十年改革史,呈现了当下中国经济和企业的最新面貌。在本次翻译项目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源语材料中汉语流水句的使用较多。而在英语中,汉语流水句般句式松散的句子是不可取的。鉴于此,笔者分析了汉语流水句的定义和特点,并将本项目中的翻译难点分为以下三类:1)如何翻译带有隐含逻辑的流水句;2)如何翻译带有冗余信息的流水句;3
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正式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由此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就要求了政府部门在自我革新的同时,也要保证服务质量、效率的稳步提升。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
本研究报告所依据的翻译项目为Oxford出版社Ecology and Power in the Age of Empire的汉译。该书讲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欧洲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史,将现代帝国的扩张与其造成的重大生态变化联系起来。该书属于非文学类文本,要求翻译时信息能够准确无误的传达;属于历史类图书,翻译时涉及由语境差异导致的背景知识不足等问题;同时,英汉语言本身在代词指示、逻辑关系表达等方面
安全作为人类基本需求,关系到人民生命与健康,只有存在生命,才会有生活、生产活动,才会有发展。中国目前正处于改革以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工业规模不断增加,越来越多人从事工业生产活动,在这种背景下生产安全问题出现了新的变化,中国经济虽然快速发展,但生产安全方面问题频出,导致越来越严重的后果。生产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多变性、破坏性等特点,事故带来巨大的伤亡
驾驶员的停车场选择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将驾驶员的行为和车辆类型区分开来。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交通以摩托车为主,这种交通工具的多样性造成了许多交通问题,包括车辆所有权,交通拥堵,交通事故或者与之相关的停车问题(如停车位不足,非法停车等)。本研究阐明了停车场选择模型的影响因素,该模型不仅考虑汽车驾驶员,还考虑了摩托车驾驶员。本研究采用随机效用最大化(RUM)假设下的各种离散选择模型,对影
中国文学外译近年来在国内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纸托邦”这一海外知名阅读平台为例,分析“纸托邦”外译文学作品的优势。文本将基于语料库研究外译文本的语言特征,通过文本阅读对西方译者的译文中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进行研究。本文采用定量研究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纸托邦”文学作品的成功外译。定量分析以语料库翻译学为基础,研究词汇以及句法层面的特征,验证译文文本的总体特征;文本分析通过大量语料观察
本翻译报告选材于《漫话中国人》一书。此书精选中国知名作家、学者的散文作品20余篇,文章用词简单,平实质朴,涉及到大量的熟语以及地方性口语。译者节选部分内容进行翻译实践,发现和总结了过程中碰到的熟语英译的这一难点,并在运用实例分析总结该难点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熟语是汉语中普遍存在的表达,而中西方大众在使用和理解语言上存在着差异,这就导致了熟语英译时的困难。本报告中,熟语英译的困难主要是由隐喻现
受语言结构和文化差异的限制,译文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翻译损失,给读者带来一定困扰。翻译补偿作为解决翻译损失问题的一大工具,可以将原文隐藏的信息尽可能完整地传达给读者,以帮助目的语读者得到与源语读者的等效反应。这篇翻译文本摘自英国历史学家哈罗·特默帕理(Harold W.V.Temperley)的著作History of Serbia(《塞尔维亚史》),作者从地理、政治和军事等多方面讲述了塞尔
本翻译报告以笔者所进行的《培养模型思维》模拟汉译项目为基础,探讨了该书的汉译难点以及策略。在笔者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该文本含有大量的名词化现象,如何处理名词化现象的汉译成为笔者最大的困难。本报告所探讨的名词化现象翻译难点主要分为三大层面:词汇层面,短语层面以及句子层面。其中词汇层面分为:(1)动词名词化的翻译难点;(2)形容词名词化的翻译难点;短语层面为:(1)隐性动宾关系的名词化短语翻译难点;(
我国城乡结合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存在较多“留守青少年”等问题,同时青少年犯罪问题相对城市中心地区更为常见且复杂。社区矫正作为我国新兴的非监禁式刑罚手段在城乡结合部的发展也相对滞后。同时,城乡结合部居民的文化素质相对主城区较低,因此城乡结合部的社会力量在参与青少年社区矫正过程中也困难重重。本研究基于福州市长乐区城乡结合部的特殊地域特征,结合社会资本、社会资源与社会支持理论,通过查阅相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