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疾人运动最早是从康复治疗开始的。二战后世界各国都有大批伤兵,他们通过自发组织各种方式的体育锻炼和比赛,进行战后身体的康复,这就是现代残疾人体育的雏形。残疾人体育如今已经成为现代奥林匹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全世界关注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发展的重要窗口,也是衡量一国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对于残疾人体育的研究,尤其是各个项目竞技体育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田径项目作为残疾人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的同时,我国残疾人田径运动员队伍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旨在全面了解我国残疾人田径运动员队伍发展现状,找出制约残疾人田径项目发展的不利因素,并提出建议和对策,为我国残疾人田径项目的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论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残疾人田径运动员性别、年龄、地域结构、伤残类型等基本情况;训练动机、训练安排等训练情况;集训时间、参赛次数等比赛情况;经费保障、科研因素等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我国残疾人田径运动员男女比例显著失衡,比例接近2:1。2、我国残疾人田径运动员年龄结构偏大较为严重,26岁以上年龄段占53.61%。3、我国残疾人田径运动员来自城镇家庭的为58%,多于来自农村的,目前辽宁省残疾人田径运动员人数最多。4、我国残疾人田径运动员总体学历在高中水平以下,达到大学及以上的不到总数的20%。5、田径项目开展较好的省市保持全年训练的运动员仅为44%,其余均为赛前集中训练,训练时间短,参赛机会少,科研及社会保障力度不足。通过系统梳理我国残疾人田径运动员队伍的现状,得出以下结论:1、广东、江苏、浙江、辽宁、河北等省市受经费投入、人员、物资保障以及运动员训练规模、开展优势项目的影响,残疾人田径项目的运动成绩较为突出。2、残疾人田径运动员队伍未形成一个合理的梯队建设布局,选材途径单一,且具有较大的偶然性和被动性。3、教练员多为退休和兼职人员,年龄较大,不固定。4、运动员训练缺乏长期性、系统性、持效性,训练时间短,参赛次数较少。5、现有的训练场地、设施、经费保障不足,运动员退役后的社会保障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