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研制的鼻咽癌腔内热疗辐射器在肌肉体膜和兔大腿模拟鼻咽腔内的热场分布,根据实验结果调整加热天线的结构和长度,优化热场的分布。研究使用该热疗辐射器行腔内热疗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热增强比和毒性反应,为该热疗辐射器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试验数据。 方法:本研究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为制作肌肉体膜,用液晶膜显示腔内热疗辐射器的热场分布;在体膜内挖一空腔作为模拟鼻咽腔,把辐射器和测温探头放入空腔内,分别测定模拟鼻咽腔辐射器旁、两侧壁和底壁的温度;将6只实验兔制作模拟鼻咽腔,分别测定模拟鼻咽腔辐射器旁、两侧壁、顶壁和底壁的温度,测定距模拟鼻咽腔内辐射器0.5、1.0cm垂直深度处肌肉的透热温度,测定模拟鼻咽腔顶壁骨壁外的透热温度。第二部分为将70例初治鼻咽癌按治疗方法随机归入两组:腔内热疗联合放疗组(热放组)35例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35例。热放组热疗采用915MH_Z微波热疗,肿瘤表面温度42-43℃,加热时间40分钟,每周1-2次,共4周。全组病人放疗采用6MVX线和10MEVβ线,鼻咽癌原发灶D_T70-80G_Y,颈部淋巴结转移灶D_T60-70G_Y,分割剂量为2G_Y/(次·d),5次/周。分别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并计算热增强比。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第一部分液晶膜显示相当于鼻咽腔的顶壁、侧后壁和后鼻孔的位置热场分布较好,体膜内模拟鼻咽腔各测定点的温度由高到低排列为辐射器旁、侧壁、对侧壁和底壁;兔模拟鼻咽腔各测定点的温度由高到低排列为辐射器旁、侧壁、顶壁、对侧壁和底壁(F=673.38 P<0.01),腔内热疗辐射器在有循环的活体动物组织的有效透热深度为1cm,模拟鼻咽腔顶壁骨壁外的温度比鼻咽腔温度平均低3℃(t=8.2 P<0.01)。第二部分显示热放组与单放组鼻咽癌原发灶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5.7%、31.4%,有效率分别为97.1%、77.1%,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颈部淋巴结转移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