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归责理论探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un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观归责概念经过较长的历史发展,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德国刑法学者罗克辛教授的客观归责理论,虽然存在争议,但已比较完善与成熟。在我国,近些年对客观归责理论的介绍逐渐增多,但是大部分还是停留在对其理论的基础内容介绍阶段。中国刑法理论界对其了解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在因果关系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相当因果关系说。本文以相当性说为视角,着重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对比两种理论的优劣之处,为客观归责理论的进一步传播开辟新思路。本文的在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客观归责理论概述。这部分主要论述客观归责理论渊源与发展,从黑格尔归责思想经劳伦兹到霍尼格客观归责理论,再现了客观归责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了客观归责如何一步步摆脱主观因素走向客观主义;罗克辛的现代客观归责理论,分析了其客观目的性的哲学基础并简要介绍了其基本内容。第二部分:客观归责理论之评判。该部分呈现了中国刑法学界对客观归责论的部分缺陷批判及这些批判是否合理。对客观归责进行论述,对比了狭义的客观归责理论与广义的客观归责理论,并试图澄清客观归责作为构成要件理论的理论地位。而且还在此部分分析了其作为较新的刑法理论所具有的理论价值。第三部分:与相当因果关系说之比较。这部分是本文的重中之重,通过对相当因果关系说的理论与运用规则论述,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得出各自的优缺点。通过与相当因果关系说的对比,分析出客观归责理论的优势所在。第四部分:客观归责理论的中国化探究。这部分通过对中国司法实务中的具体案件处理结果的分析,探寻司法实务中存在的客观规范判断,探寻客观归责是否能为中国司法实务注入新的活力。这部分还分析了客观归责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并在此意义的基础上展望客观归责论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其他文献
2020年6月5日,学院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农学会在北京科学中心共同举办了“丝路一家亲”农业技术线上培训。
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可以发生在女性生殖器官的任何一个部位,包括: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内膜,卵巢。神经内分泌肿瘤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是罕见的,仅占妇科肿瘤的2%[1],包含一
2020年6月12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谢俐到北京兴农天力农机合作社、北京硕丰磊白山药专业合作社和北京龙湾巧嫂专业合作社等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实训基地
目的:研究盐酸甲氯芬酯与尼莫地平联合用药对血管性痴呆(V D )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造模后给予盐酸甲氯芬酯和尼莫地平治疗;Morris